“感谢邓村乡人社服务专员韩勇,今年已经两次上门,在茶园开园前对接好近80名工人,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开园后不愁没有采茶工了。”3月19日,海拔800多米的夷陵区邓村乡,亿华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茶园里,一片忙碌景象,合作社总经理向文华站在茶园边,望着漫山遍野的茶树坦言道。
茶园里,工人们正忙着除草、施肥,为即将到来的采茶季做最后的准备。向文华介绍,这片茶园共有500亩,年收鲜叶100万斤,年产值达280万元。采茶高峰期时,需要100名工人同时作业。
“‘明前茶,贵如油’,一天都不能等。茶叶在枝头多待一天,就老一天,价格也是一天一个价。按一天5000斤的采摘量,一斤五元算,无人采摘一天会损失1万元。”他语气中带着紧迫感。
邓村乡共有10万亩茶园,除了本地茶农,还需要约500名外来采茶工。在春茶开园前,邓村乡人社服务专员韩勇每天都要打出近20通电话,筛选合适的采茶工。韩勇说:“我们通过春风行动、零工驿站等形式,实现跨区域联动,将有采茶技能的劳动力筛选出来,通过电话咨询的方式,达成初步意向,然后将信息发给茶园,让他们精准对接。”
在邓村坪村,48岁的张智华正在自家2亩茶园里忙碌。他计划忙完自家茶园后,到亿华茶园务工。去年,人社专员还帮他找到了在柑橘厂打蜡的活。“以前忙完一季就闲着,现在春夏季采茶叶,秋冬季去官庄打蜡厂上班,和妻子两人月增收3000多元。”张智华笑着说道,脸上满是满足。
这一举措吸引了当阳、远安、枝江等地的务工人员前来务工,有效缓解了茶园的用工压力。当阳陈爱玲对此深有体会:“春茶采摘时来邓村采茶,最高峰月收入过万元,茶叶采摘完后去鸦鹊岭下柑子,一年到头有活干、有钱赚。”
夷陵区是柑橘和茶叶的主产区,拥有茶叶面积23万余亩,柑橘面积31万余亩。这两大主导产业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季节性用工的挑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夷陵区通过拓展劳务协作“朋友圈”,根据农产品的季节差,灵活调配人力资源,既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又为企业及时输送了劳动力,缓解了用工压力。
夷陵区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彭超表示:“全年茶园用工需求为650余人,目前已解决400余人,100余人的缺口正在积极对接中。下半年柑橘产业的用工需求为810余人,通过‘共享用工’模式,预计可解决一半以上的用工需求。”
2024年以来,夷陵区通过有组织的劳务协作,先后引导200余名采茶工加入“橙农”队伍,实现了从“一季就业”到“全年就业”的转变。这些工人不仅在春夏季采茶,还在秋冬季参与柑橘的采摘、分拣和加工,有效缓解了企业季节性用工难的问题。
除了用工调配,夷陵区还注重提升茶农和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据统计,2024年该区已开展“园艺工”培训班2期,培训53人,补贴30人2.52万元;茶艺师培训班1期,培训23人,补贴13人1.95万元。这些培训不仅提升了茶农的种植技术,还帮助他们掌握了视频制作、抖音直播、网上卖货等新技能,拓宽了茶叶和柑橘的销售渠道。
“通过技术培训,村民们掌握了科学种植方法、规范的采摘手法、有效地保护了茶树,保证了产能。” 宜昌市夷陵区碧水云尖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燕表示。
三峡日报记者 谭强明 通讯员 岳黎 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