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记者 曾雪彬 通讯员 方李玮 郑妮 刘阳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气温回升,远安县食用菌春耕生产全面展开,各地菇农抢抓农时,投入菌菇春季生产,为新一年的菇产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近日,记者在茅坪场镇马家坪食用菌科技示范园的装袋生产车间内看到,经过拌料、装袋、封口,一个个菌棒从装袋机中鱼贯而出,工人们将这些菌棒整整齐齐地堆起来,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据了解,这是省农发集团湖北森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引进的两台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菌棒装袋机,稳定性强、一致性高,在节约人工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菌棒产量。远安县森之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金华介绍:“我们森之源去年每条生产线需要四个人,每条平均每天生产6000袋左右,一天三条生产线大概16000袋。今年我们改成了两条自动化生产线以后,每条上面只需要两个人,每天一台装袋机可以生产一万袋,两台装袋机可以生产两万袋,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60%以上。”
随着自动化设备的上线,基地两条装袋生产线开足马力作业,完成灭菌接种后,菌棒们将在温暖的春光里沐浴,长出菌丝,生长菌菇。李金华介绍:“我们今年是准备生产四十万袋菌棒,现在目前已生产了32万袋,基本完成了计划的80%。”
菌菇“香”不“香”,菌种是关键。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森源公司不断引进或选育食用菌高产优质新品种,提高育种水平,持续提升菌种繁育能力。走进公司菌种培育车间,十几米高的架子上井然有序地摆放着优质菌种。在培育成熟后,这些优质菌种将发往全国各地,投入到菌菇春季生产中。该公司副总经理焦海涛介绍:“我们现在对菌种培育车间都进行了数智化的改造,每个车间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都有一个数字的显示,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远程地进行升温、降温和通风的操作,这样菌种培育品质更可控,质量也更好。”
加大对菌种质量安全技术研究和硬件设施的投入,远安菌种优良率达到95%以上。同时,通过科研攻关,远安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上海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结合本地地理和气候特点,实现种植品种的多样化和特色化。焦海涛介绍:“目前主要是香菇菌种、天麻蜜环菌菌种、萌发菌菌种和羊肚菌菌种等等。每年有1300多万袋销售到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目前产销量最大的是我们的天麻蜜环菌菌种,销售到云南、贵州、四川、安徽、陕西等省市的十几个城市,在我们的宜昌的五峰、夷陵区也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蜜环菌菌种。”
目前,远安县已新选育出香菇“森源20号”“羊肚菌六妹2号”等十多个食用菌新菌种,筛选出3个品种通过国家食用菌品种认证,并建成储藏量达268个登记品种的食用菌种资源库。远安成为全国重要的菌种生产基地,年生产量达到1300万袋,远销全国100多个县市。
近年来,远安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共有5家食用菌龙头企业,55家规模经营主体,15个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构建起以香菇为主,多品种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每年食用菌产值达到 21.1亿元。小小菌菇四处“飘香”,不仅为群众撑起了“致富伞”,更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种出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