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2版:要闻

20年“田埂纠纷”终落幕

三月的土城乡,油菜花开得正盛,点军区第11人大代表联系点会议室里却弥漫着紧张气氛。3月7日上午10点,郑某和王某隔着会议桌对坐,两人眉头紧锁,相互都不愿看对方一眼。这场因三分会车坝引发的争执,已让两家邻居冷战了整整20年。

“当年分田留的会车坝就该归我家。”“村集体的地谁开荒就是谁的。”眼见两位老人又要吵起来,乡人大代表刘群华赶紧打断两人的争执:“莫急,今天咱们市人大‘5号见’专程请来了法律专家,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20多年前,车溪村分田到户,每家田头都要留出会车坝。村民郑某多年来在外务工,靠近郑某田边的会车坝一直被王某耕种。郑某认为地是自家的,理应要回,而王某认为会车坝属于村集体资产,哪个先开垦耕种就是谁的。村委会多次尝试协调,但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当天上午10点10分,“5号见”点单送法活动正式开始,这是点军区“5号见”活动中首次聚焦单一案例开展“定制化”送法服务。点军区人大常委会协调区农业农村局和区检察院法律专家,面对面为这对20年的老冤家讲解法规,纾解心结。

“如果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相关证据确认会车坝属于老郑家承包范围,且该地没有会车要求,那么他就有权利要求收回;如果不属于承包范围,那就归村集体所有,会车坝就该由村委会处置。”区检察院姚萍检察官对老王说。

“但是这些年老王耕种,也保持了土壤的肥力,即便去打官司,到时候可能也需要你给出一定补偿。”姚萍转过头耐心给老郑分析。

法律专家从双方各自的角度细心阐明利害,随后区农业农村局派专人到田地现场勘查,通过GPS比对,最终确认地块权属。

一边思索着专家的建议,两人各自回到了家中。两周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两人一前一后主动联系到村委会。

“这些年我种的是他家的地,理应归还,我愿意把会车坝还给他。”“他刚刚种下玉米,也不用这么着急,就让他把这一季玉米收完后再还吧。”至此,一对结怨20年的邻居终于握手言和。

“‘5号见’点单送法是真管用,感谢人大代表。”车溪村党总支书记贾元兵高兴地说。

据了解,自2023年以来,点军区人大常委会已根据人大代表提出的案例组织开展了19场“5号见·点单送法”活动,直接服务于基层百姓的现实需求。“点单送法”由过去的普法宣传帮助群众解答问题,逐步转向针对问题从法律层面提出解决办法,现场调集力量助力化解矛盾纠纷,既增强了基层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也有效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正如点军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魏顺政所说:“当专家解读对接百姓最急的诉求,当法律条文变成老百姓听得懂的‘土话’,‘5号见’的春风细雨必将浸润群众的心田。”

三峡日报记者 李博言 通讯员 邓晓青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5-03-26 1 1 三峡日报 c310446.html 1 20年“田埂纠纷”终落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