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全市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宜昌“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战略,优化信贷服务,加大资金投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各金融机构以差异化、精准化的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赋能,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领域贡献金融力量,助力宜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农发行宜昌市分行
深耕“三农”沃土 助力乡村振兴
农发行宜昌市分行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上接续用力,累计投放贷款44亿元,截至目前,各项贷款余额达529亿元,较年初净增35亿元。
聚焦“两藏”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把服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支持粮油全产业链发展,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8亿元,支持粮食购销储、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创新推出“订单农业贷”模式,以“企业+合作社+农户”链条式服务保障产销对接,支持粮油加工企业定向收购稻谷,发放粮棉油种植贷款50万元,降低种植风险,带动农民增收。
聚焦乡村振兴,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累计投放乡村振兴领域贷款22.34亿元,支持宜都、秭归、远安、点军等地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和当阳市玉泉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建设。累计向长阳、秭归、五峰等重点脱贫县投放贷款7.3亿元,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增收。立足地方特色产业,投放贷款3.35亿元支持三峡库区宜昌柑橘特色产业灌区建设,支持“一县一品”农业特色产业培植。
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城乡融合发展。以强县工程为抓手,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为主攻方向,积极服务“强县、富民、兴村”行动,持续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累计投放贷款20.82亿元。
聚焦绿色发展,服务长江大保护。围绕远安县盐池片区生态环境短板问题,农发行投放信贷资金3亿元,支持山体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实现生态修复面积1.8万亩,带动6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今年来进一步加大对流域治理、清洁能源、矿山修复、湖泊保护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累计投放绿色贷款27.58亿元,助力三峡库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截至目前,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达268亿元。
三峡日报通讯员 王磊
■建行三峡分行
聚焦聚力,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截至3月20日,建设银行三峡分行存贷款规模突破187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48.80亿元,新增49.61元,对公贷款新增51.82亿元。
聚焦“四个重大”,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今年为“宜昌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提供授信4亿元,投放3134万元,持续助推宜昌文化旅游产业破局出圈。为“安琪白洋生物科技园”“宜化年产四万吨季戊司醇升级改造项目”“徽阳新能源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等四个项目授信47.87亿元,助推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产业做大做强。
聚焦普惠小微,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持续以“善新贷”“善科贷”“创新积分贷”等产品支持科创企业发展,今年以来累计为全市超百家科创小微企业投放科创专属贷款1.5亿元,分行科创贷款余额达207.9亿元。今年以来,分行投放普惠金融贷款25.5亿元,普惠贷款余额达58.8亿元,支持普惠客户11.60万户。
聚焦市民安居,支持房地产转型。一季度为“商校青年安居项目”“地建青年安居项目”授信3.40亿元,投放8117.02万元,支持房源846套。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完成白名单项目“伍投·揽境”项目授信1.5亿元,投放1.05亿元。推出个人住房贷款商转公和二手房带押过户业务,累计受理住房贷款商转公业务21.5亿元,为5600多个家庭节省利息超2亿元,办理“带押过户”模式贷款219笔,金额1.13亿元。
聚焦跨境融资,支持优质企业出海。服务宜昌优质企业走出国门,为兴发系、宜化系、三宁系、安琪系等重点企业量身定制跨境融资、全球现金收付等综合服务方案,为东阳光长江药业有限公司等公司投放跨境融资1.5亿元,国际业务信贷余额46.6亿元。
三峡日报通讯员 滕明华 潘晓路
■邮储银行宜昌市分行
金融“活水”浇灌“智造”之花
近日,邮储银行宜昌市分行成功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浩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入5000万元科创信贷资金,开辟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位于枝江市董市镇的湖北浩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锰制品深加工与电池材料研发,拥有10项自主研发专利及39项实用新型专利。2022年,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尽管技术实力雄厚,但2025年初,企业订单量激增,亟需扩大产能并加速研发,但受限于传统融资模式对抵押物的要求,资金缺口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
传统融资模式下,制造业企业往往面临抵押物不足的困境,而浩元材料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专利而非固定资产。为此,邮储银行宜昌市分行创新突破,结合“专精特新”企业专属评级模型,打破传统授信桎梏,为企业量身定制授信方案,成功授信5000万元科创信用贷款,及时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
从破解企业燃眉之急到点亮产业升级梦想,邮储银行宜昌市分行始终以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沃土。目前,该行已累计对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经营主体1900户,授信金额达14.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1.8亿元。
三峡日报通讯员 王殊琦 赵举萍
■浦发银行宜昌分行
以“新”换心 数智赋能
宜昌某公司是一家集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等多项荣誉于一身的优质企业。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企业面临流动资金短缺的困境。
浦发银行宜昌分行通过“抹香鲸”数字化拓客平台的企业画像评估系统,发现了这家优质企业,该行深入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组织专业团队上门了解融资需求。针对企业特点,推荐了专为科技型企业量身打造的“浦新贷”产品。该产品具有纯线上操作、审批快速、尽调要素标准化等优势,企业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测额和审批流程,次日成功提款990万元。
浦发银行宜昌分行始终坚持将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通过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和推广力度,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与地方企业以“新”换心,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努力将服务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全社会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为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截至2月末,浦发银行宜昌分行科技金融贷款户数达26户,占全部授信客户数量的38%;贷款余额17.39亿元,占对公贷款比重的44%。
三峡日报通讯员 王惠赓
■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宜昌分行
金融助农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宜昌分行坚持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打造与宜昌市重点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武农商特色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动跟进,下好专班服务“先手棋”。宜昌分行成立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开展多轮次对接,确保金融服务覆盖到乡村振兴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围绕“三农”重点支持产业板块,主动跟进柑橘企业、茶企业等龙头企业名单,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实施精准的清单式营销,进一步打响武农商品牌知名度。
量体裁衣,下好主体支持“基础棋”。宜昌分行围绕当地柑橘产业特点,结合“楚银贷”、供应链金融等产品优势,多措并举助力乡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夯实“三农”客户基础,助力当地农产品出省出国,更“出圈”。
合作共赢,下好综合服务“保障棋”。宜昌分行秉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助力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的工作要求,从信贷业务、经营结算到国际收支,做好“三农”客户全方位综合服务保障工作。
宜昌分行抢抓宜昌市进一步壮大农产品出口规模、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稳步发展的有利契机,大力拓展国际结算业务,定期上门拜访清单客户,进一步提升客户结算量。还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帮助客户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同时积极推广线上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
三峡日报通讯员 杨林
■工行三峡分行
聚焦“专精特新”企业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专业服务、特色服务、创新服务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助力企业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截至3月20日,工行三峡分行为120家“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16.08亿元。
风险可控,解决企业融资痛点。宜昌某科技公司是一家生产微型摄像头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迭代升级,但资金周转出现缺口。因该企业在工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白名单名册里,于是工行三峡分行迅速对接企业需求,创新推出“专精特新贷”,以企业专利权质押担保为核心,成功为其发放1000万元贷款。
产品多样,解决企业发展难点。湖北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2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随着市场需求增长,企业亟需扩充产能。恰逢此时,工行湖北省分行“专精特新贷”方案出台,工行三峡分行专业团队以企业抵押物的余值进行增信,为企业放大融资额度,很快申请并发放1000万元。工行三峡分行成立专业团队,为客户推出“组合拳”服务方案。今年以来,已与3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
优化流程,提升服务质效。工行三峡分行不断简化资料要求,减少审批环节,对“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差异化授信,极大提高了业务办理的便利性。还与政府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经营快贷“专精特新”方案,推出线上贷款服务,实现随借随还、利率优惠、手续简便。根据企业证书等级、专利数量、纳税等级等综合评分授信,提供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增信方式,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同时,工行三峡分行实现了“专精特新”贷款申请、审批、提款、还款的全线上化流程,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贷款。
三峡日报通讯员 刘岚岚
■三峡农商银行
协调机制访万家 普惠金融惠千企
三峡农商银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截至3月20日,全市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008.53亿元,净增56.37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11.24亿元,净增20.78亿元。
链式金融服务地方经济。该行积极推广“B+1+M”链式融资模式,即:农商行+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以农商行服务为支撑,向上下游对接重点项目、供应链、项目等,打造产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模式。今年以来,紧跟宜昌“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支持“小田并大田”农业规模化经营项目、兴山县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矿山资源提级统筹项目等及上下游授信23亿元。同时,还为宜昌磷化工产业链整链授信百亿元,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兴发集团综合授信50亿元。
产品矩阵支持万千企业。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短、频、急”的特点,推出了“税e贷”“流水贷”等产品,针对天麻等推出了“中药材e贷”,针对粮食收储推出了“粮食收储贷”,针对茶叶产业推出了“茶旅融合贷”等。尤其是今年以来,推进“船舶更新营运贷”专项产品,对接船舶更新相关贷款5.5亿元;同时,围绕“楚商回归”政策推出了“楚商回归贷”。
线上金融服务提速提质。该行持续加强数据运用,优化上线了纯线上产品“三峡云e贷”产品,上线后五天,287位客户签署授信合同,授信3011万元,用信余额490万元。该行实行“12357”的限时审批机制,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信贷服务。推进信贷全流程的线上化作业系统,小微企业主通过“福满e家”APP应用即可申请贷款,最快1分钟即可到账;通过审批系统的企业融资申请资料通过线上传送审批,减少了审批时间。
三峡日报通讯员 陈梦京
■民生银行宜昌分行
扎实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建设
民生银行宜昌分行深入贯彻落实总行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六个1”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设,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明确“一个目标”,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作为全年重点工作。完善“一套机制”,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优化内部流程,强化部门协同,搭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搭建“一个平台”,整合“易创E贷”“出口E融”“民生惠”等特色产品,实现小微企业融资申请、审批、放款全流程线上化操作,显著提升服务效率。组建“一个团队”,由专业人员深入小微企业集聚区域,开展“扫街式”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供“一企一策”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提升客户体验。落实“一个政策”,严格执行总行关于小微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给予利率优惠、费用减免等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保持在4%的较低水平。建立“一个反馈”机制,通过定期回访、客户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意见,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2024年底,民生银行宜昌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75亿元,监管信贷计划完成率达108.1%,增长额及完成率均位居股份制银行前列。至2月底,已累计向509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16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45亿元。
三峡日报通讯员 张晓东
■广发银行宜昌分行
绿色金融创新赋能企业焕新
宜昌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大型农化集团在湖北全额投资的智能化工厂,专注于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原药及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但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广发银行宜昌分行精准识别企业技术优势,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并结合国家关于设备更新改造的政策导向,设计了灵活的融资模式,将贷款资金重点投向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密闭化和连续化改造。该方案不仅满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还帮助企业实现了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延伸。
同时针对该公司三期推动高效、低毒农药产业发展的需求,设计了专门的绿色金融产品,将贷款资金重点投向环保设备的购置和绿色生产工艺的改造。
在支持三期项目的同时,还为农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定制普惠金融服务举措,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减免相关费用等方式,切实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通过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等方式,帮助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发展。
据了解,该公司在得到广发银行宜昌分行信贷支持后,客户生产量增加12500吨,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效环保低毒农药实现自主产业化生产。预计整体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6亿元。
三峡日报通讯员 杜菲菲
■华夏银行宜昌分行
创新金融服务 深耕绿色金融
从新型能源、环保科技到环境治理,全面布局绿色金融领域,为宜昌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金融力量。截至3月20日,华夏银行宜昌分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5亿元,同比增幅达106%。
聚焦重点行业,绘制绿色生态图谱。华夏银行宜昌分行以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部件制造、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交通三大绿色产业为重点,结合宜昌地区产业政策,绘制产业生态图谱,筛选重点目标客户,形成营销白名单,持续推进核心企业生态营销全覆盖,实现客户批量开发。
创新金融服务,助力生态价值提升。宜昌儿童公园始建于1956年,承载了几代宜昌人的城市记忆。华夏银行宜昌分行在跟踪营销儿童公园改造升级项目过程中,以生态环境部入库项目“宜昌市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城区入江河流环境综合整治及产业开发EOD项目”为突破口,投放1亿元EOD绿色贷款,专项支持儿童公园水环境治理、绿色建设及片区生态修复。这一创新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一体化实施、可持续运营,实现了产业收益反哺生态治理、生态治理提升产业收益的良性循环,成为绿色金融助力生态修复的典范案例。
三峡日报通讯员 于红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