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讯(记者时刚,通讯员胡晓芸、孟畅)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昨日,记者从宜昌市科技局获悉,今年我市将持续打造生机蓬勃的“高企森林”,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
近年来,我市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等科技行动,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优化创新发展生态,并在全省率先建设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蓄势突破,助力高新技术企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7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58.98亿元,跃居全省第二。全省2024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我市入选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湖北省科创“新物种”企业中,我市新入库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不仅有52家企业入选“瞪羚”企业,宜昌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更成为市州首家“驼鹿”企业。
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区域科技创新生态指数均位列全省同类市州第1名,创新能力居全国10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第56位,居全国“创新能力百强城市”第57位,比2023年分别进位7位。而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以1%的企业法人数,贡献了近六成的工业总产值、超半数的专利授权量和八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已经成为我市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主支撑、基本盘和稳定器,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聚焦区域性科创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细化工作举措,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提供根本保障。一方面,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解决高新技术企业所困、产业所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推动以“用”为导向的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摸准企业真实创新需求,用好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真正帮助企业解决一批创新需求。
同时,进一步提升创新平台建设质量。加强湖北三峡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小试中试基地、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动前沿技术工程化、产业化,实施一批企业科技成果示范应用。
还将持续开展“高企培育在一线”服务基层活动,构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培育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借助大数据手段,通过湖北省“科创大脑”、宜昌市“科技小脑”等信息平台,建立并不断更新高新技术企业“储备库—培育库—成长库”,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
此外,将创新开展“部门+中介+企业”服务模式,科技部门与中介机构的优势相结合,在合力指导企业填报信息、挖掘培育创新主体、开展宣传培训、完善管理服务体系等方面探索工作机制,打通科技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助力高新技术企业犹如一棵棵创新之树加速集聚,蔚然成林,绘就“新”欣向荣的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