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记者 宋潇潇 通讯员 李婉洁
水田环绕,麦苗青青。田埂上,37岁的“飞手”周强轻点屏幕,将田块形状打上五六个点,设定好飞行高度、喷幅、航速和航线,植保无人机随即腾空而起,掀起阵阵绿浪。
“无花早,盛花迟,见花打药正当时。”4月3日,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站在麦田里,枝江市百里洲镇亚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亚平告诉记者,“这个阶段,我们这5000亩小麦的生长状况和病虫害防治十分关键。”说话间,无人机快速飞向远方。
轻抚小麦叶,高亚平发现一株叶面布满红斑、貌似生了“锈”。“你看,这就是得了‘小麦锈病’。”高亚平说,每年清明前后雨水较多,小麦极易出现赤霉病、锈病和虫害,导致早衰、减产。“今年小麦病虫害情况还好,所以现在以预防为主。”
喷洒药水也有诀窍。“我们这个药水是‘一喷三防’,里面不光有杀菌的、杀虫的,还有水溶性叶面肥,能使小麦更健壮。”周强接着说,“对气候也有要求,不能刮风下雨,日头最毒的时候也不行,太热了喷药对小麦不好。一般我们都在清晨和傍晚进行作业。”
“背了一辈子药水,今天来看看飞机打药!”麦田边,一群上了年纪的“老把式”饶有兴致地围观着植保飞防,只见无人机喷完药水,在高空盘旋一圈后自动返航,他们立即拥上前去,想瞧个新鲜。
“大疆T70,才买的‘新款’,一次能装100斤药水。”周强加完药水,无人机又自动回到断喷位置继续喷药。见此情景,“老把式”们连连称奇:“如今坐在家门口喝茶聊天都能把田种好!”
作为省级农机示范社,亚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3台农用无人机,用于农作物植保飞防。“今天出动了2台,喷800亩,5000亩不到一个星期就能喷完。”高亚平说,“过去5000多亩地要几百号人忙一周,还累得不行,现在效率提高了10倍,农药利用率提升了30%,成本还下降了三分之二。”
高亚平告诉记者,买无人机下了血本,一台都得六七万。“不过钱花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