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1版:头版

流水线上制“秧盘”

4月3日上午,枝江市仙女镇金山村,暖日融融,田垄青绿。

走进枝江市信达农业专业合作社育秧基地,只见7座钢结构温室大棚整齐排列,蓝色棚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张启飞一大早便驱车来到基地,径直走向温室大棚。推开大棚门,一股湿润的热气扑面而来,6000多个秧盘整齐铺开,嫩绿的秧苗青翠欲滴。

“秧好一半稻,苗好七分收。”张启飞蹲下身子,查看秧苗长势,“这是今年第一批秧苗,4月中旬移栽,可以种植400亩大田。”

棚内走了个来回,张启飞按下喷灌按钮,半空中的喷头高速旋转,喷洒的水雾均匀浸润秧苗。

“每天上午、下午各浇一次水,每次浇1个小时。”张启飞介绍,大棚可以精准调控温湿度,并配套自动喷灌系统、通风系统等一体化设施。

在棚里忙活完,张启飞顾不上休息,又直奔一旁的厂房。伴随着机器的咔哒声,全自动育秧流水线上,营养土自动填入秧盘,浇水、播种、覆土,秧盘制作一气呵成。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每小时可生产800到1000个秧盘,经过暗室催芽长出秧苗后,再转运到温室大棚内抚育。”端起一个秧盘,张启飞说,相比传统育秧模式,机械化育秧节省了一半人力,成本减少了30%,秧苗成活率提高20%。

作为枝江市优质粮生产示范企业,信达农业专业合作社已实施场地集中育秧10余年,采用二次发酵工艺制备营养基质土壤,实行工厂化的浸种杀菌、温烫催芽、机械育秧模式。

“移栽到田间后,秧苗返青比普通育苗快三四天,亩均增产超10%。”张启飞表示,去年合作社通过提供社会化育秧服务,收入超200万元。今年合作社投入了近2万斤种子育秧,计划种植8000亩大田,覆盖枝江4个水稻种植大镇。

三峡日报记者 付江山 通讯员 赵莉 王悦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5-04-08 1 1 三峡日报 c311310.html 1 流水线上制“秧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