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当前,宜昌正聚焦扛牢“三个重要”新使命,干出“奋勇争先”新作为乘势而上、聚力前行,结合工作实际,当阳将如何知责担责、知重负重,推动宜昌在支点建设中奋勇争先?
当阳市委书记李兴兵(以下简称为李兴兵):全省“新春第一会”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目前全省有8个全国百强县,宜昌已占2席。2024年,当阳GDP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664.68亿元、20亿元,迈进了全国百强县的基础门槛。我们将锚定目标,务实重行,奋力冲刺,努力成为宜昌第3个全国百强县,以一域争光为全局添彩。
一是以项目之进冲刺百强。以“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坚持招大引强、培优扶强两手发力,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扩量、增效。全年谋划推进百亿、五十亿、十亿级项目分别达到3个、6个、12个,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力争达到11.5%。
二是以转型之效冲刺百强。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20个,推动传统化工由工业级向食品级、电子级、医药级转型,引导建材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力争今年产值分别突破300亿元、100亿元。统筹5000万元资金,精准支持龙头企业培育和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力争今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速达到30%。
三是以环境之优冲刺百强。深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年”活动,推进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和双莲“政园合一”改革,丰富完善坝陵化工园生产生活服务业态,努力打造成为承接国家产业备份重点园区。大力推进“综窗”改革、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等小切口改革举措,常态化开展政银企恳谈会、产销对接会,以营商环境“软实力”支撑县域经济“硬发展”。
记者:当阳如何充分发挥优势,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
李兴兵:我们将重点用好三大优势,推动当阳实现整体提升。
一是用好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加快提升区域协同力。立足宜荆荆都市圈地理中心点位,强化当枝松、襄宜高速等交通链接,全力融入汉襄宜“金三角”大空间协同发展。深化“当枝松宜东”生态共治、交通一体、产业协作、产品互用,携手共建百强聚集区。
二是用好链群聚合的产业优势,加快提升工业牵引力。发挥当阳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作用,组建总规模不少于3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进而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三是用好底蕴深厚的人文优势,加快提升文化影响力。秉持全域旅游思维、精耕细作理念,系统推进楚文化、三国文化等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绵延赓续文脉,塑造城市气质。紧盯“930”沿江高铁通车窗口期,扎实推进“关圣文化史迹”申遗,进一步加大文旅产业投资、提升文旅服务供给,切实把高铁“流量”转化为城市“留量”、发展增量。
记者:当阳在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激励干部奋发进取上,将采取什么举措?
李兴兵:我们将认真落实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进一步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效率意识、为民意识、能力意识,努力营造务实重行、争先创优的强大气场。
一是提神。持续抓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一体贯通学习,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切实统一思想和行动,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
二是提标。坚持跳出当阳看当阳,推动各领域、各板块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准参照物,进一步明差距、寻路径、谋超越,以快于、好于、强于其他地区的标准和要求,自我加压、拼搏赶超,争创一流的发展业绩。
三是提能。坚持把中心工作、重要任务、重大斗争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赛马场”,持续滚动选派年轻干部到“四个重大”及其他在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信访维稳等吃劲岗位墩苗历练,不断提升全市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是提效。严格执行任务清单化、责任唯一化、落实闭环化“三化”管理,形成工作闭环,防止责任落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落实“无会周”“无会月”制度,让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抓发展。推动县级领导每个月至少用1/3的时间,主要经济部门一把手至少用一半时间在外跑项目、跑争取,确保全年争取各类无偿资金增长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