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实施关键在科技,根本靠人才。2025年宜昌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刚刚召开的2025年全市教育大会提出,在国家利好政策支持下,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宜昌在校大学生数量力争突破10万人。
那么,宜昌目前在校生规模是多少?有哪些增长点?为迎接10万学生,宜昌各高校如何做好硬件、软件上的准备?未来,宜昌又将如何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地位,以及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作用?连日来,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宜昌在校大学生9.2万人,今秋力争突破10万人
“感觉宜昌比我们那边繁华多了,希望能在这里学好本领,毕业后回去建设大美边疆。”去年秋天,毕业于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高级中学的金文浩,坐三天两夜的火车,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宜昌上大学,成为了宜昌科技职业学院2800多名2024级新生中的一位。目前,学习成绩良好。
“学校自2023年升格为高职学校后,2023年、2024年分别招收大专学生1300人、2800人,今年预计新生可以突破3000人。”学校校长周玉堂介绍说。
作为湖北省唯一以旅游命名的全日制综合类普通高职院校,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招生迎来里程碑式的跨越——在校学生首次突破1万人。
“学校2024年共有36个专业招收新生4000余名,目前,在校学生总人数达1.08万人。预计今年在校生规模会再增长10%。”该校党委书记、校长梅继开透露。
今年2月,在国家优质本科扩容的利好政策支持下,历经多年筹备的湖北三峡航空学院终于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置,将于今年秋季学期迎来首次招生。
作为湖北省唯一一所以航空类命名的高校,该校首批设置飞行器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和英语5个普通本科专业,以及定翼机驾驶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飞行器维修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软件技术、空中乘务、航空物流管理8个普通专科专业。“今年预计招收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000左右。未来,学校将力争走出一条产教融合、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航空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航空应用型大学。”该校招生办负责人雷远俊介绍。
与此同时,高标准建设的宜昌科教城也是日新月异。去年秋季学期,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新校区正式投用,来自全国各地的3703名新生踏进新校园就读,目前,该校在校大学生已近1.3万人。
此外,三峡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2.5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千余人,合计3.3万余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共有44个专业招收新生6000多人,学生总数达到1.8万人。三峡电力职院作为全国电力行业示范高校,2024年秋季学期招收新生2600多人,学生总数7600人。
2025年全市教育大会透露,目前,宜昌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9.2万人,2025年全市在校大学生数量力争突破10万人。
动态调整专业,培养适应性人才
在去年12月举行的湖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中,宜昌科技职业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新生汪玉衡,凭借精湛的技艺,一举斩获金奖。而他也是该校新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首批学生。
“不光是工业机器人项目,学校2024年录取的3050名新生中,录取人数最多的专业前三名分别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均与新产业有关。”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刘必胜介绍。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今年秋季共有44个专业招新生6200人。其中,食品智能加工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两个新开专业均与行业热点相关,为地方培养适应性技能人才。
三峡旅游职院紧密贴合国家战略、地方需求,依托高校优质资源,新开设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营养配餐、大数据技术三个新专业,培养新型技能人才。“三个新专业去年招生情况均不错,特别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是学校与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共建专业,报考人数位居全校专业排名前十。”学校招生与就业处处长郑涛涛说。
据了解,宜昌大中专院校紧密对接全市“3+2”主导产业,调整专业87个,“订单式”培养学生1.2万余人,为产业发展注入了“人才活水”。
“围绕宜昌‘3+2’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学科群,学校不断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毕业生签约央企人数位居省属高校第一,留鄂率达62%,留宜率超过30%。”三峡大学校长黄艳在全市教育大会上透露,通过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和湖北三峡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地方、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足”协同发展,为城市能级跃升提供坚实教育支撑
为迎接10万学生,宜昌各高校如何做好硬件、软件上的准备?
宜昌市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科科长张丽利介绍,依托产投集团在职教园周边建设的配套设施项目,可有效补齐园区学生宿舍短板,以满足近年来不断增加的职业教育入学需求和招生规模,在确保学生“住得下”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让学生“住得好”的目标。项目一期将解决宜昌科技职院1880名新生住宿的问题,后期工程还可以满足更多学校学生入住需求。
此外,其他高校也在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加大校园环境改造,力争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同时,在职教本科扩容政策支持下,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申本”工作正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正如火如荼,计划今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三峡大学正积极筹备全国学科评估力争让水利工程学科进入全国“一流”行列。
未来,宜昌高等教育版图将呈现点军科教城、环三峡大学创新生态圈、宜昌职教园“三足鼎立”的协同发展新态势。在这一格局下,高等教育将充分发挥其核心引领作用,吸引人口汇聚,培育优质人才,推动产业壮大,促进城市全方位发展。
“宜昌高等教育扩规提质,不仅对城市能级跨越、促进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意义非凡,对于宜昌乃至湖北的高考学子来说,也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也希望更多的学子能来到世界水电之都、全国旅游名城宜昌求学、深造!”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资深教育专家翟秀刚说。
三峡日报记者 张婷婷 通讯员 陈菁华 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