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利一巷有了‘口袋公园’,附近居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大家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远安县鸣凤镇安泰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郭勇说,“每当谈及社区的变化,大家特别开心。”
近两年来,鸣凤镇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为抓手,建设党群连心站,设置议事场所,探索共同缔造“最优方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实现共建共享。
咱们小巷,一起做主
在鸣凤镇安泰社区党群连心站,一场关于双利一巷人居环境治理的讨论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要清除违章建筑,不要沿路栽种蔬菜,不然太影响居住环境和市容市貌了。要有居民的活动和休闲场所。”
郭勇介绍,今年3月,社区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从双利一巷居民烦心的“脏乱差”这个“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发动组织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社区以小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展“环境怎么治理,让居民说了算”活动,充分收集小巷居民意见。社区党委还组织居民代表召开“我们的家务事”民情恳谈会,共同商议小巷人居环境整治的公共事宜。
为了让小巷居民形成共识,社区党委还组织居民代表到宜都市姚家店镇油榨坪村参观。看到油榨坪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让大家感受到了差距。
“我生活在县城,人居环境不如人家农村,我们为何不把环境搞好一点,让大伙住着舒服一些呢?”到宜都参观回来后,双利一巷居民肖传益在一次民情恳谈会上向大伙发问。在社区党委的引导下,大伙很快形成了一致的观念:双利一巷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候了,要整治就要搞得彻底,让“脏乱差”的环境变得“净绿美”。
大家的事,共同办好
过去,双利一巷居民共同的难题是:道路差、出行难,乱搭乱建和乱栽乱种行为严重,且无活动场地。
社区联合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征求群众意见,通过多次实地查看调研,推出以打造“美丽巷道”实施双利一巷的人居环境治理方案,让双利一巷居民的生活环境告别“脏乱差”。
为此,社区向县住建部门争取到了10万元专项经费,规划设计了小巷的改造方案和图纸,并在社区“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包保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发动居民参与环境整治。居民肖传益、李宏会等人带动居民清理自己房前屋后的杂物、杂草和栽植的蔬菜。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双利一巷变成了干净整洁、宽敞漂亮的街巷。小巷的“口袋公园”建设项目已竣工,并将安装健身器材和休闲桌椅,让小巷居民有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大家的事,共同办好,成为鸣凤镇各村居探索共同缔造“最优方案”的共识。
南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永发说:“大柳树居民区是城中村,过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严重。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村里组织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使大家意识到美好家园需要大家共同缔造。去年9月,南门村大柳树居民区居民自己动手拆除了28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
大柳树居民区的违章建筑拆除后,南门村集体、村民等多方筹资170万元,将居民的房屋屋顶更换为树脂瓦,对房屋外墙进行粉刷,并绿化美化公共区域,这个整治工程将于今年9月竣工。届时,曾经人居环境脏乱差的城中村,将成为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宜居宜业居住区。
党群连心,其利断金
为了更好地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社区公共事务,形成长效机制,安泰社区在居委会建立了党群连心站,配备了桌椅、书柜、茶水柜、便民工具等设施,遇到涉及居民相关的公共事务,群众可以在社区党委的组织协调下,参与到议事协商和共同办理的全过程。
郭勇介绍,安泰社区有7个商住小区,其余的为双利一巷、二巷、三巷3个居民杂居区。社区通过运用共同缔造方法,将双利一巷从落后面貌改造成了高颜值的街区。并通过在党群连心站开展议事活动,使双利二巷、三巷的居民也积极响应,参与到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活动中。
为让双利一巷、二巷、三巷永葆高颜值,安泰社区通过召开户主会征求意见,开展“最美巷道”评比活动,最美街巷每年可获得2000元的奖励,促使大家共同爱护干净漂亮的家园。
南门村通过村民议事协商,对改造后的大柳树居民区公共区域进行划片管理。大柳树居民区有72户居民,大家认为,有7户居民因为年老不参与公共区域的管理,其余65户居民承担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的管理,并以积分制进行激励。
在双利村,为了共同缔造和美家园,召开屋场会决定:开展“美丽庭院、最干净户”评选活动,并实行“公共区域共同认管”。村里将全村公共空间划分成“责任区”,由村民当“管护人”,进行认领共管,“责任区”包括绿化带、公共场地、机耕道等。通过村“两委”组织发动,全村225户居民竞相参与活动,使共同缔造美丽家园的氛围更为浓厚。
凤山社区沟巷路7户居民每户自发捐款2000元修建出门的便道,并在社区党委的帮助下,争取到背街小巷改造项目资金6万元,党群连心,将这条昔日坡陡路滑狭窄的泥石小路改造成了宽敞的沥青道路。
群众是推动共同缔造的主力军,鸣凤镇有效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并始终紧盯居民需求,整合社区资源,完善村居场景建设,在试点探索共同缔造工作中持续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龚昌俊 通讯员 龙杰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