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讯(通讯员胡振华、王美林)“今天是宜都的‘1·2·4’,代表邀您来说事,家事国事天下事,大事小事烦心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近日,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的茶园飘荡着土家山歌,这是该乡人大代表罗绍玉正在以土家山乡传统曲艺——“五句子”的形式对人大代表接待日进行宣传。
近年来,宜都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和丰富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在全市开展“1·2·4”(每个月第二周星期四)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群众说心事,代表解民忧,民意成为人大工作的源头活水,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开出绚丽之花。
“人大代表来到咱身边,有啥事都可以向他们反映。”陆城街道锦江社区的退休教师刘道平将小摊贩占道经营的问题向代表联络点值班代表反映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市人大常委会就聚焦‘双联’工作,着力解决‘代表怎样找到履职抓手,怎样找到群众’‘群众怎样找到代表,怎样解决诉求’的问题,探索开展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主任周先洪介绍道,“按照‘三统一’(统一标识标牌、统一台账资料、统一接待流程)的要求,在全市11个乡镇(街道、矿区)组织推广代表接待日活动,并逐步完善和健全相关制度。”
在平台建设上,宜都推进接待日场所与代表联络家站点相融合,同时调整完善布局,在社区、小广场等便民利民场所新建接待点52个,实现代表履职平台村居全覆盖。
在活动开展上,人大代表与群众坐在一起,现场办公,高效反馈。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逐一如实记录,真正形成“接待有登记、登记有处理、处理有结果、结果有反馈”的工作闭环。市人大常委会还出台了《“1·2·4”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方案》,为提升活动实效保驾护航。
“事先公示制”,即活动开展前,各接待点提前3天将活动主题和参加的人大代表进行公告,方便群众“按需”找代表。“层级划分制”,即对于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能即时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即时答复的填写《意见交办单》,根据职责范围划分转交乡镇(街道)办理。不好划分的,经主任会议讨论提出建议并转交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办理。“监督检查制”,即定期在公示栏更新公开社情民意及其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方便群众监督。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定期到站点察看代表接待选民、问题办理情况,所有在办意见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反馈直至办理完结。
自去年11月以来,全市共设420个接待点,接待群众来访5313人次,收集意见和建议874条,全部收集转办、落实到位,其中解决清江阳光城小区电动车充电不便、江南路沿街售卖等问题216个,现场解答372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
“1·2·4”架起了老百姓和人大代表之间的“连心桥”,成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宜都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