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新平
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战略定位,认真完成法治建设各项任务。
强化组织领导 扛牢主体责任
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及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督促法治建设的各项工作。作为市农业农村局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定期牵头研究推进法治工作。
年初召开法治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局年度工作要点,切实做到与农业农村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
带头尊法学法 强化法治思维
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组会的首要议题,组织开展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11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一规划两纲要”等作为重点内容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开展“三农”系统干部夜学常态化机制。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通过网上学习法律法规,参与学法考试,参考率、合格率均为100%。
规范决策程序 严格依法行政
一是落实依法决策。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在重大决策前进行集体讨论,听取意见,聘请专家评审,严格实行合法合规性审核。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年内共协调法律顾问审查局系统经济类合同267份。
二是做好信息公开。2022年公开发布各类部门信息249条,公开行政规范性文件2件、行政许可28件、行政处罚68件,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3件,均按规定期限予以公开。全年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44件,政协提案66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100%。
三是规范执法程序。编印《宜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制度汇编》,共涉及20余项制度,进一步明确内部办案权限和流程。强化重大案件法制审核。
对接执法检查 推进法律落实
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就我市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技推广法》开展执法检查,局牵头组织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并通过部门自查、实地查看、征订发放学习资料、邀请专家授课、参加测评等方式积极配合。
该局以做强乡村产业、改善乡村环境、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加强人才引进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我市连续三年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位居市州第一,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
加强普法宣传 提升工作实效
印发了《宜昌市农业农村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
和宜昌市司法局联合开展宜昌市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发布“农民学法用法课程”、执法人员与示范户“结对子”等方式加强培育。目前,全市已培育1917户,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
大力开展涉农法律法规宣传,法治微动漫《禁渔护渔,让长江年年有鱼》获湖北省第五届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展示活动第三名。开展“以案释法”,通过公众号推送涉农法律法规、执法案例稿件72篇次。其中“杨某非法捕捞案”入选宜昌市首届“以案释法”十大经典案例。
压减审批时限 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工作,指导县市区优化下放事项权限运行流程,实施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行政审批时限再压缩,目前即办件占比达95%。全年承办“宜接就办”65项,办结率100%。
推行用地选址现场规划审查前置的创新模式,通过规划审查后再按流程申请和审批,将申请审查到场与丈量批放合并,乡镇15个工作日内完成联审联办和审批发证,宅基地农用地转用审批权限委托县市人民政府审批,实行全程网上办理。
2022年全市93个涉农乡镇均实行联审联办,共审批宅基地3779宗,审批面积742.57亩(其中农用地转用203.22亩),1317个村设置协管员,开展日常巡查和代办服务。
坚持依法护农 规范文明执法
坚持每月一次的“法律讲堂”,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大练兵暨执法技能比武竞赛活动,牵头组织“宜荆荆恩”城市群签订执法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农资打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渔政执法以及打击私屠滥宰等专项治理行动,劝导违规垂钓者300余人次。
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被省“双打”工作领导小组评为“2021年度全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先进集体”。中国渔政42229船被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专班表扬为年度长江禁渔执法监管先进集体。
市农业农村局将制定执法人员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通过开展执法培训、案卷评查、举办法制讲座等方式加大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力度,不断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通过现场普法、以案释法,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春耕备耕、农民丰收节、“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节,以及“绿剑”系列执法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