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支部书记、校长黄桂平在举行入队仪式时为学生佩戴红领巾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最好时期。毓小建立“毓秀之星”特色评价体系,打造生长乐园,让系列评价管理、环境榜样育人等在“润物细无声”中达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皆教育。“毓秀之星”的特色评价体系起初正是源于这一思考,德育团队引领全体教师制订评价方案,形成一级、二级、三级指标,让全员育人的理念植根于心,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家长评价的方式进行,每月一评,集齐“毓秀十星”的同学,获得“星光少年”荣誉称号,上“星光柱”。评价体系环环相扣,多元、多维度的评价目标,激励学生展现自我,发挥特长,每名学生都在关注与被关注中,文明言行,学思并进,全面发展。
打造生长乐园,营造育人环境
毓小开辟有“毓秀书院”,“皮影艺术”工作坊,“黉门方圆”游戏小广场,“花田暗香”劳动实践基地……学校以“毓德致善,秀行致远”为主体的文化理念无处不在,这些文化实践场景无不在告诉孩子们,成长路上强本领,勇担当,做全面发展的“毓秀少年”。
践行生长教育,做强班级文化。依托“毓秀之星”评价体系,构建“秀勤,秀和,秀担当;秀实,秀活,秀个性”的班级文化,满足学生生长的内在需求。各班结合班级实际,设计班级名称、班训及班级口号。响亮的班级名称,代表团结协作、拼搏向上的集体精神。“团结向上,乘风破浪”的班训激励着全体同学刻苦自励。“迎着朝阳,志在四方”的班级口号作为班集体的一面旗帜,指引着学生团结友爱,奋发上进。
丰富毓秀课程,创设生长课堂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载体,学校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
皮影课程、阅读分享课、劳动实践课、家长学校课等校本课程,彰显生长活力;丰富“德育加油站”课程,竹竿舞、武术操、舞狮、皮影舞、滚铁环、轮滑等传统项目让学生动起来,鼓号队、合唱团等社团让学生唱起来,这些社团课程孕育成长技能。每年“六.一”节前会进行校园文化节展演,给予孩子们展示的舞台。
搭建生长舞台,发展综合素养
学校注重创设适宜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舞台。开展阅读分享、诗词诵读展示、皮影表演竞技、趣味运动比拼、入学礼、开学礼、毕业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师生共同的生长乐园。
丰富活动重实践。以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德、文化素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通过“爱国笃志”共生长、“传统文化”载生长、“劳动实践”明生长等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在提升中成长,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勇气。
完善生长体系,榜样辐射引领
为提高思政德育一体化的实效性,毓小不断完善小学生道德品质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的实效性、科学性进行探究,丰富评价体系和内容。德育处通过开展“知美德规范”“唱美德童谣”“讲美德故事”“学美德人物”“诵美德格言”系列教育活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结合皮影文化等传统课程,形成学校文化生态。
每学期,学校都会通过升旗仪式荣耀时刻、毓秀德育展板、学校公众号宣传等,对经过层层推选荣获“毓秀之星”称号的同学进行表彰,组织他们参观夷陵中学,带领他们走进园区科技创新园实践体验,润物无声,锤炼品格的同时,激励引领更多的学生坚定信念,为梦想拼搏,从而创设了一个生长的乐园,让“学习·成长”成为孩子们每天的期待。
精探德育课程,立德启智润心
今年3月5日,“大手牵小手,思政德育一体化”研讨活动在毓小顺利举办,800多家长亲临现场,向以易炜名师工作室、庹淑琼名师工作室为代表的22位专家学者学习“育儿”经验。5月,高新区所有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汇聚毓小,以课堂为切入点,共同探究大中小思政德育一体化建设。学科融合,学段融合,家校共建,树立整体化思维,建构一体化模式,精探丰富的德育课程,让丰盈的德育课程,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德育阵地。
毓德,毓才,毓梦想;毓思,毓心,毓雅行。立德启智润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时刻激励学子朝着毓小未来的方向昂首阔步向前,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峡日报通讯员 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