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

继往开来谋新篇 改革奋进争先行 五峰教育“双振兴”事业发展成果巡礼 2023年09月08日 来源:三峡日报

陈亮 摄

2023年武汉市对口支援五峰中小学结对帮扶启动仪式现场

五峰承办2023年湖北省劳动教育数字资源研发和摄制骨干教师培训

青岗岭茶园内,研学学员学习《茶鲜叶采摘》农业生产劳动主题课程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23年十佳优秀教师风采展示 陈丁烽 仁和坪中学数学一级教师。现为八年级组长,担任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多次获得县级“中考质量一等奖”“学生最满意的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胡光森 在湾潭民族中小学后勤岗位辛勤服务12载,平凡的岗位留下不平凡痕迹,多篇论文在国家及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先后荣获县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后勤安全管理者”等称号。

黄学芳 渔洋关中学数学教师。现任五峰初中数学学科工作室副主任,宜昌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先后荣获县级“骨干教师”“五峰园丁”“优秀教师”等称号。

缪 珣 渔洋关镇小学教师,被湖北师范大学聘为“培训专家”和“授课专家”,先后荣获“湖北省教研名师”“宜昌名师”“宜昌市学科带头人”“宜昌市家庭教育优秀工作者”“五峰优秀拔尖人才”“五峰名师”等称号。

谢凤仙 县实验初级中学教师。从教30余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和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先后被授予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学生最满意教师”“宜昌市优秀德育导师”等称号。

张长永 幸福幼儿园教师,4年来一直耕耘在教学一线,工作成绩赢得了孩子、家长、同事、领导的信任和肯定。撰写的论文、游戏案例、课件、示范课先后荣获市县级一、二、三等奖。

杨 扬 五峰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现任党支部副书记、教导处主任。获得县教学大比武一等奖、省精品课三等奖,荣获“五峰园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在“国培计划”培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

张 星 现任五峰职教中心教学教研处主任、美术教师,宜昌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多次荣获“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等称号,辅导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级比赛并多次荣获一等奖。

赵树明 五峰高级中学教学教研处主任、数学教师,宜昌市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创新搭建教学竞赛平台,先后在市级被授予“e教能手”“高中数学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张承蓉 长乐坪中学政教主任、初中语文教师,宜昌市初中语文学科优秀教师、宜昌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五峰骨干教师。担任中学德育主任期间,创新开展德育活动与节日课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身在大山,心向沿海;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众志成城,无往不胜。

这是五峰教育工作者们为山乡教育事业而拼搏奋进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五峰坚持乡村教育振兴引领教育振兴乡村,改革创新基础教育获得累累硕果,乡村耕读学堂品牌建设日渐响亮,与高校力量结对帮扶再传佳话……

五峰教育正以实际行动破解交通区位决定论的困局,迎来山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科技与信息化赋能

打造山乡高水平基础教育

9月6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局研训中心传来捷报,2023年宜昌市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评估结果日前公布,五峰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获评优等(一级),为五峰“双振兴”事业再添新采。

“近年来,围绕宜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五峰如火如荼开展教育振兴乡村行动,迎来了五峰教育美丽的春天……”今年5月进行的评估会上,在研训中心主任袁蓓的生动讲述下,五峰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图绘徐徐展开。

自实施“全县教师专业提升三年行动”以来,累计投入经费300余万元,成立18个学科工作室,开展“精准培训”“城乡共学”“定向帮扶”三大培养工程和教师专业素养系列竞赛。多措并举,立竿见影,整体教学质量有了质的提升,全县先后有58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近3年来,青年教师在省级精品课例获奖或执教省级展示课占比86%。

以全面育人为宗旨实施教学改革,学生学业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德智体美劳各项指标均大幅跃升,信息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成果迈入全国前列。

2022年11月,首届全国教育局长高峰论坛发布新时代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案例,由五峰教育局申报的《信息化赋能乡村教育振兴》作为全省四个案例之一成功入选,五峰也成为“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部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区”。

2022年6月,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上,来自五峰的18位创客少年共斩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在130多支获奖团队里,五峰幸福小学和实验小学是仅有的山区学校;五峰科技创新教育更是被纳入“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应用试点区”。

斐然的成绩离不开一支精干高效的研训员队伍。“五峰研训中心现有教职工29人,市县名师骨干拔尖人才占比44%”。研训中心主任袁蓓介绍,除了高端配备自身人员结构之外,还全力招引“他山之玉”琢己玉之泽来谋新篇、开新局,现在华中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研究中心、湖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三峡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湖北省教科院电教馆、宜昌市教科院电教馆和黄石八中教育集团等都是五峰研训中心的最强外援。

在研训员队伍的勤研笃行与深耕细作之下,近年来课题教改成果丰硕,《面向“三个课堂”的教学成效提升策略研究》立项国家重大社科实验项目,李晓燕等9位研训员先后主持省市研究课题,万海涛等一批优秀研训员先后在《中国民族教育》《湖北教育》《宜昌教育》等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市级以上奖项,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获奖98节次。

跳出大山开放办学

“双轮驱动”模式迈入快车道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山区,长期以来交通区位的短板导致优质资源不足,而这又进一步制约着五峰教育乃至经济社会发展。

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近年来,五峰教育局深入探索教育振兴与乡村振兴的有机集合,取得了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双丰收。县教育局跳出大山开放办学,近联宜昌远交武汉,与华东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开展“六个共建”,引进宜昌天问教育集团公益托管乡镇学校,引进北京校内外集团“双师型智慧课堂”,挂牌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茶旅学院,县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我们将持续扩大五峰教育的‘朋友圈’,积极对接山外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在借智借力中推动五峰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熊峰说。

2022年11月,“天问教育集团——长乐坪中小学——湾潭民族中小学”“湖北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中学——实验中学”两个教联体试点正式授牌,其中前者是全市9个省级教联体试点之一。

6月12日,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前来五峰升子坪小学,开展校地合作送教下乡活动,陈文智教授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并与观摩教师就英语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6月27日,五峰与武汉再续帮扶之情、友谊之缘,来自武汉的22所学校与五峰的21所中小学签订结对帮扶协议。

7月11日,华东师范大学“非常数学”志愿者服务队前来五峰高级中学开展“‘数’行五峰,筑梦荆楚”教育帮扶暨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8月3日,五峰教育局与湖北美术学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将充分发挥教育专长和人才集聚优势,以艺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科学有序推进五峰美育课程发展。

近年来五峰兴交通、斩穷根,陆渔一级公路、宜张高速渔洋关段已经建成,未来,随着宜来高速的通车与沿江高铁的过境,五峰将彻底融入“宜昌1小时经济圈”“武汉3小时经济圈”,五峰以乡村教育振兴引领教育振兴乡村的“双轮驱动”良性循环模式也将迈入高速快车道。

教育引领文旅康农

以特色研学引爆全域旅游

2021年五峰创建了中国首家“乡村耕读劳动教育大学堂”,并提出“乡村就是学校,田间就是课堂,农民就是老师”的研学实践理念。2年来,在发展乡村耕读研学过程中,五峰教育局积极探索以“教育+”引领教、文、旅、康、农融合创新发展,迄今已逐步打造出较为成熟的“123456”乡村耕读教育运营体系。

何为“123456”?五峰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主任邓南亚解释说,即树立一个品牌,培育两大市场,打造三大国家基地,建设四大教育营地,服务五类人群,打造六大课程。截至目前,长乐天问书院等2大市场主体已累计接待研学人员26万人次。

3月6日,以“我是家乡代言人”为主题的2023年五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在三峡非遗传承教育基地(楚香非遗研学课程馆)启动。楚香文化于2022年7月由五峰教育局引进,9月“五峰楚香文化研究院”在县职教中心挂牌成立,2023年6月25日,五峰县职教中心与楚香研学教育公司再度达成校企合作,共建茶旅研学国家示范基地。

“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新的征程,它不仅标志着我县乡村耕读、乡村体验的大研学创新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也标志着我县以‘乡村教育振兴,教育振兴乡村’这一‘双振兴’创新实践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五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熊峰表示,以大研学为抓手的全域教育创新不仅仅是五峰教育界的大事,也是五峰通过研学引爆全域旅游、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武陵山(湖北)野生动植物标本馆,宜红茶工业遗址,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木梓坪茶文化基地,五峰万里古茶道汉阳桥段,王家坪村烈士故居……可以展望的是,五峰的特色研学线路还将不断延伸直至星罗棋布。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教文旅康农”创新,做好全域教育与全域旅游的融合贯通发展。”熊峰介绍,2023年以来,全县已完成研学36批次,接待学生4.6万人次,实现研学收入540万元。下一步,将继续聚焦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目标定位,持续深挖茶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优势资源,精心打造科普研学、农耕研学、非遗研学、探险研学、红色研学等精品研学课程,对标宜昌、融入武汉、对接沿海,通过研学实践、劳动教育不断强化引流,撬动五峰康养和旅游市场,服务五峰全域旅游发展和全国“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县创建。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宋钰杰 通讯员 江荣 袁蓓 王敏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23年教育工作优秀个人名单

一、优秀教育工作者(17人)

胡兴华 仁和坪中心幼儿园

尹贵华 仁和坪中学

杨 艳 渔洋关镇中学

骆祚超 渔洋关镇小学

李成芳 幸福小学

王 成 长乐坪中小学

桑玉蓉 县实验中学

刘炎炎 五峰镇中心幼儿园

向群峰 湾潭民族中小学

邹世涛 傅家堰中小学

吴 琼 采花小学

褚良寅 采花中学

尹善兵 牛庄中小学

沈绍平 县高级中学

张翠兰 幸福幼儿园

毕琼丽 县研训中心

刘文桂 县研训中心

二、优秀班主任(25人)

陈士群 仁和坪中学

隗传丽 幸福小学

邹卓诗 渔洋关镇小学

周吉丹 渔洋关镇小学

方 蕾 襄铁幼儿园

张 红 渔洋关镇中学

唐俊芳 渔洋关镇中学

杨丽华 长乐坪中小学

熊娅莉 长乐坪中小学

刘 芳 县实验中学

邹 洋 县实验中学

何晓燕 湾潭民族中小学

唐 佳 湾潭民族中小学

邱顺军 傅家堰中小学

赵胜西 傅家堰中小学

周 兴 采花中学

田 进 采花小学

王 敏 牛庄中小学

马海柏 县高级中学

罗俊峰 县高级中学

曹玉山 县高级中学

黄祥军 县高级中学

杨素芳 县职教中心

赵 俊 县实验小学

雷双庆 县实验小学

三、优秀教师(39人)

杨婷婷 仁和坪中学

高 健 升子坪小学

陈俊英 仁和坪小学

刘晓红 仁和坪小学

裴丽华 襄铁幼儿园

俞子琳 襄铁幼儿园

邓德玉 渔洋关镇小学

樊忠玭 渔洋关镇小学

张宏艳 渔洋关镇小学

田 东 渔洋关镇中学

彭 敏 渔洋关镇中学

陈 红 渔洋关镇中学

卢俊玲 渔洋关镇中学

黄红霞 长乐坪中小学

李 华 长乐坪中小学

王 辉 县实验中学

胡 威 县实验中学

阮芝阳 县实验中学

滕仕勇 湾潭民族中小学

毛月霞 湾潭民族中小学

李 静 傅家堰中小学

李艳坭 傅家堰中小学

李玉蓉 采花中学

熊 雄 采花小学

冯士柏 牛庄中小学

张圣宇 牛庄中小学

熊昌奎 县高级中学

薛 锐 县高级中学

段君祥 县高级中学

王 剑 县高级中学

贺群峰 县高级中学

聂海锋 县高级中学

易绍斌 县职教中心

曾晓敏 县职教中心

田 红 县实验小学

彭 玲 县实验小学

杨 盼 县实验小学

罗文敏 县实验小学

骆艳丽 幸福幼儿园

四、师德标兵(12人)

裴群华 升子坪小学

胡晓琴 渔洋关镇小学

胡维森 长乐坪中小学

何俊芳 县实验中学

郭娅娇 傅家堰中小学

吴玉娇 牛庄中小学

阮云政 县高级中学

张梦怡 县高级中学

王 芳 县职教中心

简宏娥 县实验小学

田黄琦 幸福幼儿园

谭 蓉 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