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回炉再造”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一基建材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试生产 2023年09月12日 来源:三峡日报

8月22日,五峰民族工业园,一基建材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地面硬化施工加速进行。

已建成的厂房内,机器轰鸣,回收的渣土和废石料堆成小山。一辆辆铲车来回穿梭,将渣土和石块倒入升降槽,进入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将其“吃”进肚子,经过破碎、筛分、清洗等工序,“吐”出优质成品砂、鹅卵碎石等再生骨料。

“没有绝对的废物,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这句话,被一基建材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演绎得淋漓尽致。近年来,宜昌城市发展加速,大量建筑垃圾随之产生,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

一基建材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应运而生,由宜昌一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业务范围涵盖建筑废弃物再生技术研发、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销售等。该项目占地120亩,总投资2.8亿元,于2022年10月开工,今年7月开始试生产,预计明年3月正式投产。

“年处理各类建筑垃圾可达120万吨,每年最高可生产70万吨骨料和30万吨成品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公司董事长柯建介绍,一基建材立足宜昌,在多地均建有项目部和协作办公点,自有堆场,自建仓库,产品销往江苏、上海等全国多地。

生产的再生骨料不仅可以深加工为混凝土砌块、道路材料等产品,还能生成人行道路面砖、路沿石、生态护坡砖等高附加值新型生态建材,广泛应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市政建设、水利护坡等工程。

“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有望成为宜昌规模最大的建筑废弃物处理项目,年可节约因倾倒建筑垃圾而占用的土地近500亩。”柯建说,项目对区域节能减排也有一定推动作用,每年可节省标准煤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0吨。

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离不开先进设备的支持。该项目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颚破机、圆锥机、制砂机等成套设备,每天最高能处理800吨建筑废弃物,同时引进了先进污水处理设备,每小时可处理污水3500吨,确保生产过程清洁环保。

作为一家招商引资企业,一基建材缘何选择落户五峰民族工业园?柯建表示,五峰民族工业园附近有白洋工业园、姚家港化工园,在建项目多,建筑废弃物原料充足,同时紧邻白洋港,水路运输方便。

“项目生产用电负荷大,园区特地为我们拉了用电专线。”说起营商环境,柯建滔滔不绝:“市县两级发改部门大力支持,五峰县委县政府还组建了服务专班,全程跟踪服务项目建设,为我们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

“化废物为资源、变‘包袱’为效益,是建筑固废综合利用的必由之路,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宜昌持续加强建筑垃圾管理,以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导向,从源头、收运到末端处理,不断探索建筑垃圾治理新模式,努力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江山 通讯员 杨凌云

短评

发掘“宝库” 逐绿前行

作为排放数量最大的固体废物,建筑垃圾产量是生活垃圾的10倍,约占城市固体废弃物总量的40%。传统露天堆放和掩埋极易造成空间占用、环境污染等问题,国家先后出台多个文件指导加强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

一基建材紧盯建筑垃圾“巨额宝库”,牢牢把握政策机遇,建设建筑垃圾综合处理项目,“深挖细嚼”水泥砖块,“点石成金”产出建材,助力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成功实现身价翻倍,以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促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推动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双碳引领”战略部署落实落地,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我们必须多方发力、全面出击,持续推进节约集约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市发改委 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