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

宜昌科技职业学院昨日揭牌 宜昌,为什么需要一所这样的高职院校 2023年09月17日 来源:三峡日报

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

9月16日上午,宜昌第7所高校——宜昌科技职业学院(湖北三峡技师学院)正式揭牌。9月15日,1500余名来自宜昌、武汉、襄阳等地的高职学生来校报到。学院48年来首次迎来高职阶段的学生。

这是宜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我市高等教育发展获得重大突破,对我市加快人口集聚,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具有重大意义。

一路风尘终携手

宜昌科技职业学院是以湖北三峡技师学院为基础申请设置的高职院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湖北三峡技师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75年。1975年10月,湖北省委批准新建宜昌市工业技工学校,复建宜昌地区农业机械学校。

2011年,宜昌市工业技工学校、第一技工学校、机电技工学校、纺织技工学校重组湖北三峡高级技工学校;2012年升格为湖北三峡技师学院;宜昌地区农业机械学校历经更名,2010年与夷陵区职教中心组建市机电工程学校;2018年,湖北三峡技师学院与市机电工程学校强强联合,组建新的湖北三峡技师学院。校址就在宜昌职教园。

48年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学校完成了数次华丽蝶变。学校为宜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型技能人才。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车间厂房、商界政坛,成为宜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湖北三峡技师学院也是宜昌市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国家中职示范院校。

2023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同意宜昌市以湖北三峡技师学院为基础设置宜昌科技职业学院。湖北三峡技师学院正式迈入高等职业学校行列。

完善专业布局设置

宜昌市从2020年就开始论证宜昌科技职业学院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绿色化工已成为宜昌市第一个千亿级产业。装备制造业也正向智能化、绿色化和网络化发展,迫切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现代化产业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此之前,宜昌拥有3所高职院校: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和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根据宜昌市教育局发布的《2022年宜昌市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契合度调研报告》显示,3所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涉及生物与化工类专业只有2个。装备制造大类中涉及新增智能制造的专业更少。2022年宜昌市高职院校35371名在校生中,生物与化工大类722人,占2%,装备制造大类2599人,占比7%,远不能满足宜昌装备制造和绿色化工产业的发展需求。

从宜昌市人社局发布的《宜昌市重点产业2022年—2023年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来看,市场需求排在前三位的职业分别是绿色化工、装备制造和建筑建材,三种专业的需求增长率如下:

宜昌新设置一所以装备制造和绿色化工为特色的高职院校,有利于深度对接宜昌“3+2”主导产业布局,能更好服务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同时,宜昌新设置一所高职院校,有利于推进我市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也能更好吸引外地学子来宜求学就业,对增加宜昌城市人口总量将起到积极作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我市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在本地就业的达45%,中职学校毕业生选择在本地就业的达50%。

立足优势错位发展

5月获批“升级”,6月启动高职招生。6月28日,宜昌2023年高招会,宜昌科技职业学院精彩亮相。

结合学院现有办学基础和前述宜昌高职专业布局情况,宜昌科技职业学院2023年首批开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智能机电技术、化工智能制造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融媒体技术与运营等专业。其中,前4个专业均为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新增专业。在之前的宜昌高职专业布局中均为空白区域。

学院院长周玉堂介绍,首届高职招生,所开专业均实现了满员招生,生源分布合理。明年,学院将扩至外省招生。

周玉堂表示,未来五年,学院将紧密对接宜昌市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等产业链,重点建设装备制造和绿色化工类特色专业,适当建设智慧健康、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与我市现有高职院校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市教育局局长邓玉华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希望宜昌科技职院把握机遇、再接再厉,以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双高”标准、科技特色的优质高职院校为目标,深度对接宜昌“3+2”主导产业布局,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建在生产线上,努力打造独具宜昌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品牌。

据介绍,宜昌市政府将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学院后续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学院引进、培养、外聘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为宜昌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万龙云 通讯员 徐娅 张颖

图片及图表均由宜昌科技职业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