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

筑牢三峡生态屏障 书写绿色发展答卷 秭归牢记殷殷嘱托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战略 2023年09月20日 来源:三峡日报

脐橙喜获丰收

执法人员上船宣传《长江保护法》

电商销售火爆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产销两旺

无人机运送脐橙

世界上最大的清漂船交付使用

秭归水运应用LNG码头为过往船只加气

宜昌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的首站之地。作为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第一县、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秭归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知重而担、知责而行,深入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决扛牢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政治责任,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为统领,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和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贡献秭归力量,以一域增光为全局添彩。

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筑牢三峡生态屏障

9月12日,从 江苏太仓驶往重庆万州的“泰馨16”船舶停靠秭归县水运应用LNG码头,加注8吨LNG燃料。

“有了这个加气站,我们来回更加方便,运输成本也降低了”,该船舶船长谭进介绍,此次加注的LNG燃料可以行驶1000余公里,可以助力船舶顺利到达目的地。“相比柴油,8吨LNG燃料可为企业节省1.5万余元。”

自4月19日秭归县水运应用LNG码头正式投入运营,共为83艘万吨级散货船舶、滚装船舶和集装箱船舶加注LNG天然气约662吨。

秭归县水运应用LNG码头位于归州镇屈原庙村,距离三峡大坝上游约36公里处,是三峡库区首个船用LNG码头,也是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水运行业应用LNG试点示范项目。项目的建成对长江航运节能减排、三峡库区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湖北三峡中旖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国梁介绍,“该项目每年可为三峡库区减排碳氧化物6560吨、碳氢化合物720吨、氮氧化物2980吨、烟尘56吨、硫氧化物100吨。”

64公里长江干流贯穿秭归全境,支流87公里,库岸线410公里。秭归依水而兴、因水而美。秭归县认真落实省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和长江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筑牢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强力推进长江岸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和地灾矿山环境治理,推进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矿山生态修复、退耕还林、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秀美家园·增绿添彩”等一系列复绿工程,有效解决废弃露天矿山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水土流失问题。

开展长江船舶污染全水域治理,建成尖棚岭环保专用码头,实现船舶污染物综合接收、转运。完成县域内14个经营性港口码头岸电桩的布点安装,实现港口岸电全覆盖。截至9月16日,累计为5610艘次旅游客轮、6600艘次货轮接用岸电电量2243万千瓦时,替代燃油5271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物排放16604吨,为船舶节约用能成本3365万元以上。

完成全县144个入河入江排污口溯源整治,新建、改建、扩建、提标改造县城及乡镇集镇污水处理厂15座,污水处理总规模达5.05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6.17%,出水水质稳定达一级A标准。建设村庄污水处理设施192套,配套建设污水管网50.07公里,改造建设农村无害化厕所6.36万户。

实施长江漂浮物全断面清理。自2004年以来,每年投入清漂船只3500船次以上、人工1.6万人次以上、打捞漂浮物2万立方米以上,累计打捞漂浮物50多万立方米。建立了全域覆盖、城乡一体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项目、乡镇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预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站等相继投入使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持续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行“猪—沼—果”“猪—沼—粮”等循环养殖,全县810家养殖场(户)配套建设了异位发酵床和三格式化粪池。

强力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规范处置和拆解建档立卡渔船512艘,完成968名渔民全面退捕工作。实行县乡村三级河长和林长巡查,开展河湖“清四乱”“清江行动”和采砂船舶整治,关停取缔长江岸线非法码头16个,规范改造码头18个。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流域为底图单元,成立秭归县“共护长江”党建联合体,围绕4个四级流域水体治理单元建立4个流域治理联合“大党委”,围绕中小流域单元设立12个流域治理联合“大总支”,将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势能,推动秭归建在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上走在前列。

如今,三峡工程蓄水构建起的408公里平湖岸线,犹如一条柔美的玉带缠绵于秀丽的山水之间,一步一景、步移景异。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竞逐绿色发展新赛道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以“链式思维”加快构建以“4+1”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4”就是食品、光机电、清洁能源、建筑建材产业,“1”就是文旅和健康等综合性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主导产业顶天立地、特色产业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在转换赛道中构筑发展新优势,奋力打造五个百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发挥自身优势,让良好生态环境、绿色转型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强力支撑点,坚持链式思维优化产业布局,广泛招引上下游配套产业,提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质效。

3月29日,秭归县举行“相约秭归·求索未来”百亿级三峡库区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创新试点示范基地项目暨秭归县2023年一季度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签约仪式。集中签约项目34个,总投资190亿元,签约项目涵盖三峡库区绿色智能船舶产业、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光机电、食品深加工等15个领域。其中,三峡库区绿色智能船舶领域投资额创新高,7个项目总投资109.6亿元;文化旅游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27.2亿元。

在这些项目签约活动中,年产1.2亿片特种微晶玻璃加工项目格外引人注目。该项目依托湖北戈碧迦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产品生产。项目达产后,年产值达15亿元,年上缴税收15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800人。

湖北戈碧迦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秭归县引进的一家光学产业企业,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支持下,戈碧迦加大科研投入,在光学玻璃新材料和特种功能玻璃研发上实现新突破,成长为高端微晶玻璃的研发生产企业,冲进国内光学玻璃行业前三名,跻身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名单。依托戈碧迦公司的光学玻璃,宜昌旌拓光学镜头模组项目2022年正式投产,成为秭归光学玻璃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一环。

以戈碧迦、旌拓光学为龙头,不断延长微晶玻璃、光学玻璃、医用玻璃、耐高温高压玻璃等特种玻璃中下游产业,抢占玻璃材料新赛道,吸引产业链企业向秭归聚集,打造全国玻璃新材产业专区。做强泰和石化特种阀门,新建超低温阀门检测中心,抢占国内外新市场。扩大电磁线、电子元器件、微型电机等产能,推动电子产业发展。

深入实施“产业聚集、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上云用数赋智”工程,着力支持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向专精特新、智慧工厂迈进。截至目前,秭归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有力支撑起县域生态工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大力发展食品产业。以屈姑、安琪、正新、新惠为龙头,进一步深化脐橙、茶叶、核桃、小水果、畜禽养殖等特色种养业,延展加工、包装、冷链、电商等链条,推动产品向高端化迈进、品种向个性化发展、加工向精细化拓展、产业链向秭归聚集。

突破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是一片“新蓝海”,是秭归县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该县强化“产业思维”,深入谋划推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基地建设,全力抢占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新赛道。

提质发展建筑建材产业。开拓外埠市场,发展建筑企业总部经济,力争在全国打响秭归建筑品牌。以华新水泥为龙头,建设华新秭归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构建骨料、新型墙体材料等建材全产业链。

融合发展文旅和健康产业。依托三峡大坝、高峡平湖、屈原故里三大世界级文旅资源,建设世界级旅游休闲度假地、三峡旅游核心地、屈原文化旅游目的地。坚持文旅和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举办“大活动”推介、“大市场”营销文化旅游营销活动季,推进县域一体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接待游客和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6.4%、69.02%。

推进绿色富民产业发展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3月5日,最新一期的《开讲啦》在中央电视台CCTV-1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专门向观众介绍秭归脐橙。此前,《典籍里的中国》《春天里的中国》等央视栏目已多次推介秭归脐橙,

当晚播出的《开讲啦》节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柑橘种植专家邓秀新,与青年对话交流柑橘种植、销售等话题。在节目中,主讲人邓秀新院士拎着装有脐橙、橘、橙、柚等柑橘水果的果篮,并重点向观众展示秭归的新品种“宗橙”,独特的外观令观众印象深刻。

“路无一里直,地无一亩平。山路十八弯,弯弯有险情。”秭归县境内层峦叠嶂,岩高谷深,坡徒地少,生存环境恶劣。近年来,秭归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选择向科技要效益、向数字要动能、向生态要长远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柑橘产业,把穷山恶水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依靠脐橙产业的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之路。

一“橙”链动百业兴。秭归县90%的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70%以上的人口依靠柑橘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县从事脐橙种植、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各类人员近20万人,脐橙成了当地群众的黄金树、致富果。如今,秭归种植的柑橘面积已经达到40万亩,社会产量100万吨,年综合产值近200亿元。年收入过亿元的村达12个。脐橙品牌价值达到60.18亿元。

实施秭归脐橙“1+N”行动,推动产业升链。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建成湖北省首个柑橘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开发脐橙酒、脐橙醋、脐橙茶等脐橙深加工系列产品100多个,形成以屈姑食品、多美橙等为主的脐橙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从花到果、从皮到渣、零废弃综合加工利用”,产品畅销140个国家或地区。

依托脐橙产业,全县发展电商企业2600余家,微商主体8100余家,其中电商销售产值过亿元的6家、5000万元以上的11家。2022年电商快递发货量突破2000万件,柑橘电商销售产值超过35亿元,催生了农村物流、微商电商全产业链的井喷式发展,吸引一批批优秀的年轻人回归乡村农业。秭归县连续2次荣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快递+秭归脐橙”连续三年获评国家邮政局“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

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成立邓秀新院士团队秭归工作站,倾力构建脐橙“芯片库”,储备柑橘品种资源126个,建成三峡库区最大的柑橘良种种质资源库。近十年来,秭归县不断引进、筛选、推广新品种,选育形成了“春有伦晚、夏有蜜奈(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纽荷尔,一年四季均有鲜橙”的产品格局。

立足四季脐橙产业、山水田园风光等资源禀赋,秭归深入推进“农旅体”融合发展,借赏花采摘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提升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带动了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田园经济迅速发展。不少村民依托脐橙种植,将果园变游园、住房变民宿,最美村落建设、最美庭院建设蔚然成风。

根据自身实际,秭归县统筹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不断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围绕“三果三叶”,培育地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低山柑橘,中山茶叶核桃、小水果,高山烤烟和蔬菜的生态农业产业格局。建成无公害农产品189个、有机食品3个、绿色食品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获得“全国无公害脐橙示范县”“省级绿色食品(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首批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称号。

“秭归县将巩固拓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扎实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努力建设三峡生态文明窗口,为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贡献秭归力量。”秭归县委副书记、县长顾鹏飞表示。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胡兴军 通讯员 周华山

本版图片由郑家裕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