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新阶
老县长刘光容逝世快四年了,一千多个日夜的时光,流走了多少爱恨情仇,冲淡了多少功名利禄,可老县长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老县长的经历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实,他或许从来就没有离开,他还行走在长阳的土地之上,思谋着这片土地的今天和明天,把他的智慧和深情无私地奉献给这片土地。
老县长是从最基层奋斗出来的干部,他对脚下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一辈子的努力都是为了建设好这片土地,都是为了让这里的人民过上好的生活。长阳的每个大项目、大工程都凝结了他的心血,长阳的每个村镇都镌刻着他的脚印。
老县长的坚韧和顽强,成就了他的人生。他一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碰到过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他从来没有退却过,战胜困难的喜悦是他最为深刻的心理体验,夺取胜利的欢呼是他最爱倾听的乐章。
老县长虽然读书不多,但却充满了智慧,他的目光穿越了山峦的阻隔,看到了长阳以外的精彩,看到了更大世界的风光。长阳在他心中,世界也在他心中。他身在山乡,却并不保守,文化不高,却能悟出人生的至理。
老县长是有担当,有大智慧的智者。他站在高高的山巅,把人生悟得透彻,把世事看得通透。权力,是他为民谋利的工具;仕途,是他人生的一段乐章。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时,需要本民族的公民出任县长,已是县委书记的他,主动跟书记交换岗位,这在今天可以说匪夷所思。临近退休,上级准备把他调到市里,被他婉拒,同样让人不得其解。这是具备怎样大胸怀、大格局的一个人才能做出的决定?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老县长是有着令人感动的文化情怀。在任期间,关心文化,关心文学艺术,虚心学习,钻研问题,大胆争取,果断决策,在自治县成立、确定武落钟离山为土家族发源地等重大问题上,他的贡献将永载史册。退休之后,成立民族文化研究会,全身心投入到了民族文化的研究和建设之上,挖掘整理编辑出版文化丛书,开展全国性区域性的文化活动,组织民族地区文化交流,建立民族文化保护基地,影响深远。因为长时间与文化人打交道,在文学艺术的氛围中活动,他自己也成了专家,说到民族民间文化,他都能说出个一二三,跟文人朋友们的诗词唱和,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老县长是个好干部、好领导,也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夫人大学毕业时和老县长已经结婚好几年了,依然被分配到河南郑州,6年以后才调回长阳,因此夫妻格外恩爱,几十年从来没有红过脸、拌过嘴。老县长对孩子们也是疼爱有加,每次出差回来,总要给孩子们带点小礼物,没有一次例外。对孩子们的学习工作总是寄予厚望,总是支持和理解。
老县长走了,有很多人总是记着他,记着他的忘我和辛劳,记着他的智慧和幽默,记着他一路闪光的足迹,记着他对同事对下级的关爱和提携,还有的记着他对自己的好甚至是对别人的好,也还有人记着他是替他惋惜和遗憾……
一个人走了,被人记着,是一种造化。几十年种下善的种子,离开以后开始收获福报。不是装模作样的纪念,不是高高在上的评语,而是讲述传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听到了逝者的脚步声,我们感受到人世的暖流,让我们更加相信善良的彩虹一直架设在山峰之间。原来,做一个善良的人可以给别人快乐,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幸福,而善良又有作为,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毕生追求。
《刘光容外传》的作者覃世清是我的老朋友,文笔老到,他写故乡天河坪的那些散文让我的内心像刮动梳子齿一样颤动不已,那些闪烁光芒的句子是永远的强电流,每读一次,都会被击倒。
世清兄写的这本《刘光容外传》,记录了老县长镌刻在长阳大地上坚实的足迹,刻画了一位长者尊者智者丰满鲜活的形象。文字上依然是那样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对老县长深厚的情感,他是带着深情来书写,来叙述,匍匐在字里行间,听得见脉搏的跳动。现在有很多的所谓美文,要么文字华丽,要么卖弄学识,要么追求所谓深刻的哲理,但读去读来,看不到作者的影子,听不见作者的心跳,每一句话都是对的,都是美的,就是不能引起我的共鸣。我读世清兄写的老县长的这些故事,似乎看见他坐在老县长的照片前奋笔书写,他的眼中不时闪烁着盈盈的泪光。
一个人走了,被很多人记得,他若天堂有知,定感欣慰,一个很多人记得的人走了,用文字记录他的脚印,记录他的音容笑貌,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世清兄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祝贺这本《刘光容外传》顺利出版。一本书,也许是一粒善良和正义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田生根发芽,明天,就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