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

侠骨柔情的“法官妈妈” ——记宜昌市第四届“法治建设十大人物”、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邓宜华 2023年09月27日 来源:三峡日报

在司法战线上,她用侠骨柔情将威严的法律,化为温柔的春雨、和煦的阳光,为失足少年成长护航,让童真的眼睛不再迷茫,使即将枯萎的花朵再次芬芳……

法徽作证,大爱无言,她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法官妈妈”。她,便是宜昌市第四届“法治建设十大人物”、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邓宜华。

勇挑重担 巾帼不让须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和睦平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邓宜华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暨“平安家庭”建设工作方面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18年以来共办结涉少刑事、家事等民商事各类案件共469件,担任审判长参与合议的案件共1034件,历年结案率均在98%以上,其中60%的案件为婚姻家庭、继承类家事纠纷。她撰写的裁判文书和承办的案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文书和精品案件奖励,

在担任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庭长期间,她带领全庭干警全面提升全市法院家事审判质效,完善家事审判改革,助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该庭荣获2020年度宜昌市巾帼文明岗、2018至2020年度全省政法队伍先进单位、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称号。

保护弱势 柔情筑绿荫

在工作中,邓宜华积极维护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多次借助联席平台多元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强化法官职权探知和适当干预,借助女法官独有的温柔细致,利用心理疏导等专业手段,助力于对婚姻、家庭问题的诊断、修复和治疗。疫情期间审理的多起离婚纠纷二审案件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让身处异地的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在线签订了离婚调解协议,在共同财产分割方面充分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双方都放下执念开启各自全新的人生。

她将少年审判中“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工作理念,以及庭前社会调查、庭审教育、“法官寄语”的工作方法植入家事审判,开展家庭伦理教育、亲职教育,督促家长重视亲情、重拾责任。倡导全市法检、妇联和教育共建“宜家向未来.守望家园教育指导工作站”,加强社会联动配合,合力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蓝天。

2021年,在审理的一起离婚纠纷中,夫妻双方育有一重度脑瘫患儿,双方均同意离婚但无法解决子女抚养问题。邓宜华在见过患儿后几度寝食难安,为解决小孩今后居住、生活等抚养现实问题,她四处奔走、多次寻求多部门联动,组织双方调解协商,打消各自家庭的思想顾虑,明晰夫妻双方的法定抚养义务,在当地妇联以及基层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双方合理安排患儿归宿,依法履行各自义务,历经4个多月最终化解积怨、调解离婚。在时隔半年后的回访中,小孩的健康成长足以让人欣慰,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承诺。

守护少年 侠骨担正道

在从事少年审判工作中,她秉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用心用情实施温情审判,亲情帮教,带领少年审判团队打造了以教育为内核的未成年人专业化庭审模式,特别是针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以及利用未成年人实施黑恶势力犯罪行为,坚决予以严惩,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撑起坚实的保护伞。

在2018年审理一起未成年学生甲某故意杀人一审案件时,为充分了解未成年被告人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表现,她曾五次往返案发地点和被告人以及被害人亲属住所地,探察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作为庭审教育和量刑的重要参考。鉴于被害人的未成年子女身心受到重创情绪失控,她耐心与被害人其他成年亲属沟通交流,首次在个案中引入心理咨询服务,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跟踪辅导数月,助其在遭遇危机后重建健康心理,顺利完成学业。

她于2020年审理的一起多人组织、强迫卖淫涉恶刑事二审案件,依法为未委托辩护人的未成年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充分听取其意见,对于二审庭审时仍未年满十八周岁的三名被告人,她督促其法定代理人全程参与,耐心开展庭审教育,警醒法定代理人在教育监管方面的失责,让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在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2022年湖北省最美巾帼奋斗者,全省、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法院系统个人三等功……一个个荣誉,见证着她全心为民的无私奉献和担当。

三峡日报通讯员 何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