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昌市第八届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专场

宜昌市第八届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社区社会组织专场

在首次以露天晚会形式举办的大赛现场,长阳土家儿女载歌载舞喜迎盛会
益行宜昌,共治未来。9月1日和15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指导下,由市民政局主办、猇亭区民政局、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政局承办的宜昌市第八届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顺利举行,12个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项目及30个社区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演绎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共同缔造场景和故事,书写着新时代下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近年来,我市坚持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以社区社会组织为切入口,依托“五社联动”机制,不断拓展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与路径,持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全市17088家社区社会组织,已成为宜昌市社区事务、生活服务、公益慈善、文体活动的生力军,成为社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渠道,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有效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打造了中国式基层治理的“宜昌现象”。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
以“小组织”提供“大服务”
培育出街道基层治理新格局,共书社会组织发展新篇章,枝江马家店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精心设计《“聚力共枝”社区社会组织培优》项目;孵化更多有影响力的品牌,为居民提供更多高质量专业服务,长阳龙舟坪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开创《“蓝立方”社区社会组织孵化营》;共建和谐村落,共享幸福生活,秭归茅坪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创新策划《幸福e家聚民心,社会组织添活力》……
这些只是我市优化社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活动开展提供政策、平台、资金和人才支持,赋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生动写照。
社区社区组织以其联系群众的广泛性、组织群众的便利性、服务群众的直接性优势成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最优载体。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关于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宜昌市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三年专项行动方案》《宜昌市社会组织建功先行区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系列文件,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能力提升、规范管理、作用发挥、品牌建设等。
全市民政系统更精心打造市、县、乡、村四级社会组织服务体系,通过提升市级市社会组织公益园、建设县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打造乡镇(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站、设置村级服务室,着力构建四级社会组织支持平台,探索培育孵化、管理服务、经费保障全方位机制,有力促进了社会组织健康有序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一批在全市叫得响、全省有影响、全国有声音的社区社会组织品牌。
从关爱幼儿健康成长到丰富老人文化生活,从助力残疾人就业到帮助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从情牵单身青年婚恋到温暖矽肺患者等特殊人群,从调解“家长里短”的邻里纠纷到解决“房前屋后”的小区建设难题,从扶危济困促进共同富裕到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如今,全市17088家社区社会组织已融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着主题多样化、内容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呈现“春色满园”的良好局面,以“小组织”提供着“大服务”,不断增强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有形有量到有效有质
以“小支点”撬动“大治理”
伍家岗区松林路社区青松志愿服务队“静美时光”共享花园2.0项目,助推居民生活全方位升级;长阳千丈坑村“茶管家”互助突击队聚焦茶产业发展,开展“一杯清茶促振兴”项目助推乡村振兴;兴山县昭君村老年协会全力“打造老人幸福驿站”……
大赛中,各地社区社会组织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共同缔造、共同富裕等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巧构思、拓思路、解难题、谋发展,亮点频出、精彩纷呈。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不仅需要平台渠道支持,而且需要优化内部运作和外部激励。为此,我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从监督管理、基金建设、宣传推广等入手,优化其发展环境,助推社区社会组织由数量向质量转型,由“挂牌”向品牌推进。
目前,市民政局已经连续8年举办全市社区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示范带动县市区民政部门组织举办公益创投活动,共选树100个优秀社会组织(项目)品牌,同时对获奖项目给予资金扶持。“三峡蚁工”“长江哨兵”等社区社会组织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在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菊看来,通过大赛展示各社区社会组织助推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共同缔造幸福的动人故事,可以掀起“头脑风暴”,碰撞“思想火花”,激励更多有思想、有能力的社区社会组织聚焦居民“急难愁盼”事,开发更多引领性、带动性、示范性的品牌项目和精细化、专业化、模式化的工作法,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完善分类管理、规范内部治理、打“非”治“僵”、强化年检;持续驱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慈善资源等要素联动运转,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更好地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每年安排3000多万元社区惠民资金,创新探索发展社区公益基金支持共同缔造项目……
我市在积极探索社区社会组织成长机制同时,不断深化监督管理机制、五社联动机制、宣传激励机制,实现了制度规范化运转、引领联动化发展、项目品牌化推介,以“小支点”撬动“大治理”,打造了共同缔造新格局,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助力共同缔造的“宜昌样板”。
从甘当看客到共治共享
以“小项目”贡献“大温暖”
远安县凤山社区组建“螺丝钉”党员志愿服务队,统筹辖区居民、单位、企业参与社区治理,排解矛盾纠纷、代办惠民事项、整治维护环境等,解锁了居民生活的“幸福密码”。
秭归县乔家坪村“勿忘初心”志愿服务队,建立“小货车大服务”流动驿站,你点单我跑腿,还为村民帮办、代办、代购等,让村民乐享便利、快捷、暖心的新生活。
当阳市广家洲社区“义起来”小区美颜队,充当“传话筒”“和事佬”“大监工”“大管家”,助力老旧小区改造、调解邻里纠纷等,让居民感受着“幸福生活来敲门”的喜悦。
共同缔造、基层治理的主体是人,为进一步激发群众活力,把每个人都组织起来,变“你和我”为“我们”,市民政部门提质党建引领、协商议事、组织建设、公约体系等多维要素,全方位发挥社区社会组织有效联结社区与居民的载体作用,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将社会组织从“千根线”拧成“一股绳”,我市率先在全省成立全市性社会组织总会,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下沉党员干部引领带动作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推动一项项志愿服务项目转化为一件件可观可感可知的民生成果。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和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通过楼栋议事、圆桌会议、班长议事会、居民议事会等形式撬动多元力量积极参与,满足居民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让其身边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我市依托宜格服务微信小程序,打造“宜家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实现居民需求和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的双向对接,更因地制宜探索出“公约+”空间管理机制,破解了社区公共空间管理维护难题。
如今,全市社区社会组织扎根城乡村(居),活跃在大街小巷,带领百姓齐心协力打造“一线五化”的基层治理“宜昌范式”,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奏响着城市面貌焕新、人居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指数上升的新乐章。
大赛中,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大维在高度肯定我市社区社会组织取得的耀眼成绩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盼。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青山表示,新征程上,将积极接纳吸收专家意见建议,在巩固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党建引领,紧贴民生民情,以深化机制创新持续推动全市社会组织助力基层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在助力共同缔造、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展现新作为,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时刚 通讯员 邱静 徐凌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