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

脚步丈量525平方公里土地 甘心守护5万多名群众安全 “90后”民警扎根深山终不悔 2024年03月13日 来源: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通讯员 李胤

2014年,年仅24岁的李俊康警校毕业后通过统一招考,来到长阳都镇湾镇这个山区小镇,正式入警。这一待就是十年。十年来,在这绵延不断的大山里,他默默守护,默默耕耘,用平凡日常铸就不凡使命,如今他已成为人民群众离不开的贴心人。

自参加工作以来,李俊康始终扎根在最危险、最艰苦的基层岗位,先后办理刑事治安案件100余起,调解处理矛盾纠纷500余起,抓获各类逃犯30余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十佳业务能手,五次荣获个人嘉奖,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并荣获“三峡新青年”“宜昌好人”等称号。

外地小伙儿变成本地郎

李俊康的老家在襄阳市老河口,距离长阳500多公里。2014年因工作原因,来到长阳。乡音难改、情况不熟,他曾因一口蹩脚的方言被大家称为“弯腔子”。

为尽快适应新岗位,他迅速转变角色,主动向老同志和村干部请教,从口音改起。改口音谈何容易,从最开始的“弯腔子”到如今的“顺溜子”,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这两年,他一点一滴的学习本地语言习惯和乡规民俗,在和群众的日常交流中,他将一句句地道的长阳方言词汇写满笔记本。他深刻认识到,做好基层警务工作,首先就要成为人民群众心中的知己。他用脚步丈量这片525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要有时间,他就入户走访,打开“话匣子”,用好“烂笔头”,摸透镇情,摸清人情,在不断的交心谈心中,不断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在他手机微信的1000多个好友里,经常闪动的就是他视为家人的居民朋友。“有困难,找俊康”就像一口顺口溜真实且日常。

因业务能力出众,他有数次上调县局的机会,但是他都选择了留下。他说:“留在镇里我心甘情愿,他们在我最苦最难的时候用淳朴热情接纳了我,我也愿意为父老乡亲们多做一点事。”

工作期间,他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共同组建家庭,为全身心投入工作,他将亲生父母从500公里外的襄阳老家接到长阳落户,成为名副其实的“本地郎”。

“网红警察”时刻践行雷锋精神

脱下警服,他是普通的小镇儿女。穿上警服,他守护全镇5万多名群众的安全。

2023年3月1日,当他接到集镇一商铺液化气罐起火的报警后,立即飞速赶到现场。他将身上衣服打湿,将一片湿抹布挽在手上,冲进烟雾弥漫的房屋中。在同事的配合下,他快速将明火扑灭、将阀门关上,并冒着随时爆炸的危险,将滚烫的液化气罐提到安全地带。他满身烟尘的形象被各大媒体报道,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白眉大侠”。

2020年10月份,李俊康和同事到北京出差,路过西直门地铁站时发现一名女孩突然倒地,他们立即上前帮助,为打消猜疑,李俊康出示警官证后将该女孩背起。因为及时的救治,女孩很快康复,受助女孩为答谢两位陌生人的帮助,委托妹妹给李俊康寄来了感谢信。收到信后,李俊康一直压在办公桌的鼠标垫下,从未向他人透露,直到被同事无意中发现。

从“办案有力”到“结案温情”

扎根基层十年来,他从普通干警做起,历任副所长、指导员,并于2023年被任命为所长,但无论在哪个地方,在什么岗位,他都秉持初心,倾心为民。

参加工作以来,李俊康办案公平公正,雷厉风行,但铁面之下那颗为群众解困纾难的柔情内核,才是他深受群众好评的直接原因。

2022年8月初,在一起电诈案件中,李俊康带队远赴深圳,仅用6天时间就将案犯缉拿归案。经审讯,嫌疑人对罪行供认不讳,被移送司法机关。一宗跨越千里的案件漂亮完结,但当李俊康得知犯罪分子对退还5万元赃款百般推诿,受害人创业艰难时,他管起了“闲事”。李俊康主动联系犯罪分子,展开全面心理攻势,劝导他尽早退赃,争取减刑。同时还与犯罪分子亲属取得联系,希望他们也能帮助劝说。在他的努力下,8月中旬,犯罪分子退还了25000元的赃款,他仍不放弃,终于在当年春节前,为被害人追回了全部损失。

其实,结案了事不是目的,案结事了才有意义。“案结”打开的是“法结”,而“事了”结的就是当事人的“心结”,李俊康的办案之路不仅办好了职责之内的事情,更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方式、能理解的法理、可接受的道理办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一份信仰,一生担当;一次宣誓,终生恪守。行走在大山深处,他用最朴素的日常守护着万家灯火,用忠诚与责任守护着一方平安。李俊康,跨越山河走过风华正茂的十年,将最火热的青春奉献给了藏蓝警营,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曾在警旗下许下的铮铮誓言。

打开我的宜昌客户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