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堂
江小涓
高培勇
韩保江
徐伟营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马建堂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牢牢抓住科学发明、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变革等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包含科学发现、技术(产品)创新和产业变革三个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激发的环节。
发挥科技创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源作用,首先,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要遵循科学规律,鼓励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加快重组和建构科研战略力量,大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优化基础研究布局;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基金。其次,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以需求引领科学研究,以科技成果应用带动科学研究深化;培养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组建更多的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和主体。第三,要推动科技转化成果不断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切实调动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要健全知识、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改革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评价体系。要完善激励科技成果的转化体制机制,打消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在分享成果时的各种顾虑。
相信宜昌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在不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程中不断跃升。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孙晓陵 整理
以数字技术支撑绿色发展 建设产兴城美宜昌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国务院原副秘书长 江小涓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了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展数字产业绿色产业。
数字技术助力全场景全链条绿色转型与发展。一方面,数字技术使能全场景全产业链绿色转型。实现绿色转型与发展,在能源结构变革、生产端和消费端节能减排等各个场景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数字技术作为绿色转型关键使能技术,将发挥重大作用。
在能源生产领域,数字技术提升源网荷储全环节协同互动潜力巨大;在工业领域,数字技术可帮助传统行业降低能耗,实现精益生产;在建筑领域,通过数字技术在设计、建设、运营等不同阶段的应用,可以降低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能耗;在交通领域,数字技术可帮助提升交通网络的运输效率,减少碳排放,实现智慧交通;在碳管理方面,数字技术可以在碳排放数据的获取、传递、存储、统计等方面提升精准性和便捷性,帮助实现碳资产管理和碳排放追踪的数字化;在环境生态监管方面,数字技术助力监管高效精准。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促进增绿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要增量与存量统筹,走一条新技术驱动的绿色增量逐步扩大并替代灰色存量的转型之路。在当前增长困境下,“双碳”目标更要靠创新型增量替代性减碳。要形成新型全国和区域性减碳责任体系,将创新型“碳替减”纳入碳减排的核算体系,既鼓励减碳,更鼓励扩绿,确保形成绿色增长双重动力机制。
当前,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要求实现速度与质量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是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为各行业、各场景和各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技术保障。数字技术也是实现增绿发展的使能器,要深度推进数字技术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动能。
宜昌制定“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发展战略,符合国家战略,符合产业特征,符合市情民意,祝愿宜昌在建设产业强壮、环境优美的绿色之城道路上不断取得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孙晓陵 整理
发展以绿色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高培勇
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新质生产力的质优,很大程度上体现于绿色发展,我们必须以发展方式的创新,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发展。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推进全面绿色转型,靠得住的就是制度建设,将成本效益分析纳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制度序列可能是一种最基本、最适应的路径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环境的效益和环节的成本。
任何经济活动都是成本和效益并存,任何地方只要涉及发展,理论上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标尺就是宏观所得大于宏观所失。这既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是政府和企业投资的基本常识。而成本效益分析恰恰是我们当前经济发展领域面临的一个突出短板。这些年来,大家普遍关注环境气候问题,但如何全面准确地计量环境气候成本,并将之纳入项目的评估过程,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鉴于此,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的可行性分析,都应该增加成本效益分析。
从统筹和发展安全出发,环境气候成本的红线是环境气候安全,任何投资项目都不能以牺牲环境气候为代价。那些效益看起来不小,但扣除环境气候成本在内的所有成本之后,效益微不足道的项目就可以被排除掉。随着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落实落地落细,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得到极大提升,更契合高质量发展之路。完整、准确地评估项目投资得失,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成本效益分析是一道不可或缺的必答题。以此为基础,方可确定当前政府和企业投资该做什么、如何去做。
凡是涉及环境气候成本,必做成本效益分析,这不仅关系绿色低碳转型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持发展以绿色为深层底色的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贯穿高质量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一条基本原则。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杨春艳 整理
新质生产力的二重性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 韩保江
新质生产力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一般意义上的“新质生产力”是指由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因素决定的生产力发展,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符合生产力,特别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范畴。
如果先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生产力,那么新质生产力就是着眼于破解当代中国问题,特别是中国的特殊问题所给予的特殊办法。为了破解主要矛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对生产力进行重新解构,找到实现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根本、有效途径。
从实现途径来看,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要素的重新配置和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就是生产力作用于生产过程,并且产生生产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
从未来的重点方向来看,我们要加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上要有所作为,进而实现全要素生产力的提升,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从发展路径来看,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方式,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到产业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再从生产力特点来看,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通过科技进步、素养提升,相同的人和事物实现高效率产出。
如何更好地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就是统筹好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把握好政府和市场、发展和安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必须由企业和资本媒介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释放出产业之间应有的经济效应,才能形成聚集效应。第三,推进绿色发展方式转型。第四,要构建新型的生产关系。我们不仅要变革基本经济制度,更要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科研和教育分配,特别是人才评价和管理机制,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让科学家真正解放思想。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杨春艳 整理
坚持工业强市 坚毅向新而行
宜昌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 徐伟营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到宜昌,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规矩”。6年来,宜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我分享宜昌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第一个是宜昌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依托龙头企业组建湖北三峡实验室,迭代升级人才政策,加快建设区域科创中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6%,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占比近50%。
第二个是磷化产业焕新升级。磷化工是宜昌的当家产业,我市破解“化工围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曾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传统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裂变升级,吸引了宁德时代、欣旺达等一批头部企业重仓布局,全市已建成磷酸铁锂电池产能70GWh。
我们坚持工业强市、产业立市,滚动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芽”。目前,“宜昌制造”有6个全球第一,6个亚洲第一,22个全国第一。我们大力发展大数据及算力经济,已建成智算605P、全省第一。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着力打造中国“微生物第一城”。
第三个是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已建成国内首条磷酸铁锂“全组分”回收利用产线,实现锂回收率91%以上,镍、钴、锰回收率99.6%的产业化利用。近年来,我们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在生产端,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个。在回收利用端,已形成每年3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6万辆废弃汽车、50万吨废钢的产业化利用能力。
宜昌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充分借助专家学者和媒体智库的智慧,吸收借鉴兄弟城市先进经验,向“新”而行、向“绿”转型、向“质”跃升,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努力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何冠英 整理
嘉宾图片由三峡日报全媒记者严晓冬摄
底图由三峡日报全媒记者付蓓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