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军区牛扎坪,这个季节的云荒匠人谷内一片生机盎然。
进入云荒匠人谷后,步步皆景,红土仙人柱、雨水芭蕉树、缸养睡莲、翠竹林及造型各异的盆景等花卉绿植,精细排布出一方园林。园林中,由石板路串联起几栋小型木制建筑,点缀在山林这一方小天地中。
经过7年的不断建设和完善,目前,云荒匠人谷里活跃着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陶,还有泥塑、木雕、石雕、扎染等6种传统技艺。眼下,云荒匠人谷是创办人朱洪波、张妮丽夫妇与7位匠人共同开展创作和传承传统技艺的场所。
22年前,时年25岁的吉林木雕、冰雕匠人朱洪波来宜昌创业,很快与宜昌彩陶匠人张妮丽结识,因志趣相投,两人走到了一起。随后,他们以一间廉价出租屋为起点,各展其能,在细分市场里摸索前行。创业之初,朱洪波、张妮丽夫妇的理想是拥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2017年,在多方支持下,他们的理想在点军区牛扎坪实现了。现在,朱洪波是市级非遗传承人,他与张妮丽作为新农人代表,用艺术传承和经营推动着乡村文化振兴和农文旅融合。
“匠心重在坚持,传统手工艺制品蕴含匠人心,让成品中附有一份灵动,更具人文色彩。”7月22日,张妮丽说道。虽然现在3D打印、机器雕刻、机器打磨等工艺制品已经十分普遍,但朱洪波夫妇更希望在自己交给客户的成品中注入“灵魂”。早年,他们二人从茶家具雕刻开始创业,每一个作品都倾注了心血。“从木材的选择和雕琢上都需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张妮丽说,这也是他们的立足之本。
他们的手艺均源自师承,但现在早在师承的基础上发展出并精通了多类型的技艺。
“木雕做减法,泥塑做加法,只是工具和工艺顺序上的不同,最终成型原理和形象都是一致的,我们要做的便是将结构把准、工艺把透。”张妮丽介绍说。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实践,他们将多种技艺融汇贯通,现阶段他们已经不再受材料限制,可以做金属、岩石、水泥等材质的雕塑。
“时代在变,市场形态跟着变,现在流行沙生植物和块根植物,不久匠人谷风格也将大变。”张妮丽说,虽然行业随市场变动是常态,但二人从不放弃,坚持内外兼修。
现在,朱洪波主攻雕塑,张妮丽倾心于园艺。虽然他们业务已经遍布省内外,但一有空闲,就又回到谷内,闭门学习和创作。
朱洪波、张妮丽夫妇从事的园艺作为创新型农业产业,所涉及的是较为细分的庭院设计、施工,以及市政园林项目中的景观塑造等。目前,他们的代表作包括清江画廊小区、牛扎坪以及荆门市的9个村乡村振兴项目等。
“7年,荒山变园林,产业持续发展,与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张妮丽说道。在将一方荒山建成匠人创作和汇聚之地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不仅在项目落地、硬件设施建设上给予了帮助,同时,每年都组织匠人们走出去学习交流,并邀请全国行业专业人士上门指导策划。
云荒匠人谷逐步建成后,朱洪波、张妮丽夫妇也开始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文化推广工作,结合非遗进校园,开展针对大学生、教师等群体的高技能专业培训。同时对学生群体开展体验活动,每年进入园区参加专业培训和体验式活动的有近3000人。 三峡日报记者 卞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