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讯(记者张锴,通讯员王金萍、刘灿)近日,宜昌与当阳两级检察院联合为退伍军人王某发放救助金24万余元的故事,为王某不幸的经历画上了“休止符”。
王某是一名退伍军人,回到家乡当阳,找到了称心的工作。2018年1月2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犹如噩梦,将王某的生活彻底颠覆。当天,张某驾驶小型轿车载王某等人外出行驶途中,因张某疏于驾驶,致使车辆撞上路边行道树上。王某当场陷入昏迷,后多次辗转当阳和宜昌住院治疗,因伤势严重,被鉴定为一级伤残,终身瘫痪,需完全依赖护理。清醒后的他无法接受瘫痪的事实,变得沉默寡言,父母忧心忡忡,妻子也离他而去。
由于司机张某没有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证,2020年被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而王某虽保住了性命,但后期的治疗、护理却没有了着落。随后,王某将张某起诉至当阳市人民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张某赔偿王某各项经济损失131万余元。判决生效后,张某未履行赔偿义务,法院也没查到张某可供执行的财产。
当阳市人民检察院通过12309+老百姓家门口的检察院后台发现了该线索,随即进行了核实。经调查,王某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案件的重点救助对象。当阳市人民检察院立即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办理。承办检察官下乡入户,深入王某家中及当地村委会开展上门办案,为其排忧解难。
承办检察官考虑到王某的身体和家庭实际状况,申请开展市县两级联动救助。最终,两级检察机关联动共为王某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24万余元,同时民政局也将他纳入了农村低保对象,每月发放低保金。
“谢谢你们,这面锦旗代表我们一家人对你们的感谢,请务必收下……”王某父亲怀着激动的心情将锦旗送到当阳市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深情感谢检察机关对其一家给予的关心和救助。
在当阳,为王某提供司法救助的案例,仅是检察院实施“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当阳市人民检察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检护民生”专项活动,充分履行民事检察职能,进一步提升检察服务精准度,聚焦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做实做优检察为民,全力回应民生关切,推动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秉持“应救尽救、应救即救”原则,多维度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建立了“检察+N”司法救助多方联动机制,实现对困难群众司法救助的全覆盖,优化为民办事精心度,用心用情纾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法治“力度”切实提升民生“温度”。
截至目前,该院共受理各类“检护民生”案件170件,其中刑事检察案件78件、民事检察案件44件、行政检察案件17件、公益诉讼案件31件,为困难群体申请司法救助7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