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商报讯(记者郑延、通讯员杨明东)记者昨日从宜昌市园林中心获悉,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公布了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第二批典型案例,由该中心负责实施的卷桥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入选,并向全国推介。
据了解,宜昌市卷桥河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属于长江三峡地区山水工程63个子项目之一。项目位于点军区磨基山公园西侧,毗邻奥体中心,包括江南大道、双十路、五龙三路、点军一路、卷桥河二路、将军路围合区域及卷桥河入长江口两岸区域。
项目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整体保护、综合治理及系统修复,通过实施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整治河道6.0公里,防治水土流失面积178万平方米。缝合城乡伤疤,构建四级净化系统,湖泊自净能力和水质得到极大改善。
(下转02版)
(上接01版)
修复湿地生态空间,构建溪谷、疏林浅滩、表流浅塘、砂石滩涂、湖泊、洲岛等不同的动植物生境,形成自然野趣和植物群落适应性强的湿地生态风貌。通过生态技术、生态工程修复已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依山就势重塑地形地貌和植物环境,生态治理边坡,覆绿山体,增植涵养林、重塑河岸湖底水环境,为不同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
项目串联起自然山体、溪谷密林、芒草湿地,与沿线山体、绿地等形成统一连贯的生态绿廊,激活了生态系统区域协同功能,动植物有了更连贯适宜的生态栖息场所。海豚音乐节、国风音乐会、中小学研学等文化活动与生态体验在卷桥河湿地竞相开展,消弭了市民爱山乐水的距离,留住了“乡愁”。
如今,卷桥河湿地将自然山体、阳光草坪、亲水河岸、芒草湿地、溪谷林地有机融合,实现了为生灵筑巢、为城市筑梦、为人类筑家,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