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一大早,夷陵区南村坪村村民张怡婷收拾完屋子,就拿起钩针和毛线忙活起来,随着不同颜色的毛线在手中翻飞交织,一朵精美的花朵展露雏形。
“近期要代表村里去参加非遗展销,作品可不能马虎。”作为全职妈妈的张怡婷说,自从学会了编织,日子充实了不少。
张怡婷所在的南村坪村地处黄柏河下游左岸,是典型的城郊村。2018年起,南村坪村启动拆迁,征收面积超过2/3,部分“失地村民”过着“打短工、打麻将”的生活,精神生活匮乏。
如何改变征迁村的面貌?2023年底,在村里支持下,村后备干部易苗将目光瞄向编织,成立“清南巧女”编织坊,带头在网上自学编织技艺,为参与的村民做公益培训。
“一开始大家并不积极,要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易苗回忆,“村委会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免费提供原材料、场地,并且对村民制作的产品统一上门收购。”
培训不收费,也不用自己出原材料,家门口就能学手艺挣钱,村民的态度渐渐发生转变,陆续有20多名妇女加入易苗的编织坊。每天下午大家都会相约来到村委会,向易苗学习各种编织技艺。
“编织坊主要做藤编、钩织、绳结,有60多个款式的手工制品,通过外展销售、教学培训等方式创收。”易苗介绍,目前有编织能手8名,先后有60多位村民前来培训学习。
62岁的村民徐文春就是编织坊的“巧手”之一,过去她是麻将馆的常客,自从加入了编织坊,做手工的兴致越来越浓,麻将馆也不爱去了。
“熟悉了编织技巧,不仅可以卖成品,还可以做培训老师,收入还不错。”村民苏巧莉说,家门口就能工作,幸福生活有奔头。
易苗介绍,今年以来,“清南巧女”编织坊承接了25场培训,参与10多次外出展销活动,共销售成品200余件,营利超过3万元。
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精神生活更加充实。茶余饭后大家聚在一起聊的不是东家长西家短,而是新织法、新图案。
展望未来,易苗说,将继续培养更多编织能手,做出更多好作品,拓宽线上电商和线下景区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助力村民增收。
三峡商报记者付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