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敲门行动”,各级部门工作人员、网格员及志愿者等纷纷登门入户,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实际需求,共同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他们敲开了一扇扇家门,更打开了一扇扇心门,将关怀与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共同营造幸福美满的社会氛围。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敲门行动”还将不断深化和完善,为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贡献力量。
社区来“带娃” 快乐过寒假
1月20日,西陵区云集街道果园路社区里洋溢着饺子的香气。社区20名寒假托管班的孩子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一起包饺子,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氛围。
据了解,这是该社区“童跃果园”寒假公益托管班的系列活动之一。果园路社区现有居民4500户,多数为双职工家庭,每逢寒暑假,许多家长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社区在开展“敲门行动”时,了解了家长的需求,专门在寒假期间开设了公益托管班,招募6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传统文化、音乐舞蹈、数字影像、特色八段锦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帮助双职工家庭照看孩子,让孩子们健康快乐迎春节。
当天一大早,志愿者就挂起红灯笼、贴上春联,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擀面皮、调馅料,兴致勃勃地包起饺子。尽管手法略显生疏,但孩子们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他们还发挥创意,将饺子捏成各种可爱的形状,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志愿者胡曦蕊感慨道:“看到小朋友们开心的笑容,我的心里也暖洋洋的。”随后,孩子们和志愿者们将热腾腾的饺子送给了辖区的环卫工人和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以此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
社区居民周女士高兴地说:“社区不仅为我们减轻了压力,也通过这些文化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寒假生活。”
果园路社区党委书记姚玉梅表示,将继续为居民们提供更加细致入微的服务,不断满足大家的需求,让社区成为居民心中温暖的港湾。
三峡商报记者 崔艳华 实习生 方可立 通讯员 黄晓蓉 陈金华
添体育器材 暖居民心怀
“我们新年终于有了健身器材啦!”昨日,西陵区夜明珠街道夜明珠社区258小区的居民们个个喜笑颜开,因为他们期盼已久的体育器材终于安装到位了。
258小区作为一个老旧小区,有500余户居民。经过小区改造后,道路变得宽敞,环境也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居民的满意度显著提升。以往总爱宅在家中的居民,如今也开始在小区里散步,参与各类休闲活动。
“老年人和小朋友都希望能在小区里锻炼,但没有体育器材,只能在空地上闲坐。”居民何奶奶回忆说。
在“敲门行动”中,居民们将他们对体育器材的需求反映给了网格员。网格员迅速将情况汇报给社区。社区随即联系了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方、业委会、物业以及热心居民,对小区场地进行了勘查。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和居民分布等因素,发现原12号楼平房拆除后的一块空地适合安装健身器材。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大家一致决定在此处建设健身场所。
没多久,一套套崭新的健身器材在改造硬化后的区域“安家”。这些器材的到来,让小区的角落焕发生机。居民高先生兴奋地说:“现在吃完饭就能在楼下健身,孩子们也能在这里玩耍,真是太好了。”
社区党委书记王建表示,老旧小区的改造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与便利,满足了大家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未来,社区将继续关注居民的需求,努力让居民生活更美好。
三峡商报记者 崔艳华 实习生 方可立 通讯员 张汉芬
适老化改造 圆老人心愿
1月20日,家住点军区桥边镇新村村的陈大爷将一面锦旗送到了点军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手中,感谢他们为自己安装适老化设施,圆了新年心愿 。
陈大爷今年65岁,独自居住在自建的民房内。随着年龄的增长,本来身体就不太好的他,行动更为困难。他希望在家里安装适老化设施,方便日常生活。新村村委会通过开展“敲门行动”,了解到陈大爷的需求后,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
去年年底,点区民政局安排施工人员,上门为陈大爷安装居家适老化设施。他们为陈大爷安装了室内防滑扶手,在家门口修建了带有不锈钢扶手的斜坡,还赠送了轮椅、拐杖和手动翻身床等辅助器具,方便了陈大爷出行和日常生活。
看着改造后舒适的生活环境,陈大爷十分感激。他请邻居开车将他送到区民政局,将写有“心系群众解困难,适老设备暖人心”的锦旗送给了工作人员。
点军区民政局副局长黄成俊介绍,2024年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点军区政府实施了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项目为辖区内7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改善居家环境、提供智能安全监护、添置自理辅助器具,总投入资金超过38万元。点军区将持续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居住适老化改造项目,惠及更多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共同营造老年人友好型城市。
三峡商报记者 崔艳华 通讯员 温瑞
服务送上门 群众心更暖
1月20日,西陵区西陵街道石板溪社区工作人员提着新年礼包,到华安乐园小区看望居民柳婆婆,并帮她打扫卫生、整理家务。“感谢党、感谢社区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怀和帮助,心里真是暖暖的。”柳婆婆感动地说。
柳婆婆独居在华安乐园小区,仅靠微薄的低保金维持生计。她身体状况不佳,身患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其女儿也常年被病痛折磨,家庭经济十分拮据。
去年,石板溪社区想方设法协调资源,为她送去了一台小型冰箱,解决了蔬菜保鲜的难题。还为她申请了医疗卡,缓解了买药的经济压力。
石板溪社区针对辖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定期上门关心,积极联动医疗机构,为困难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健康咨询以及适老化改造等服务,全方位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对于有小孩的困难家庭,社区定期赠送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助力孩子们成长。
在上门走访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仔细了解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与需求,鼓励他们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困难及时向社区反映寻求帮助。社区通过“连心递爱”“入户连心”等系列暖心行动,不断探索更多元化、更贴心的服务方式,为居民排忧解难。
春节前夕,石板溪社区通过个性化服务上门,为辖区百余名党员及困难群众送去了新春祝福和生活帮助。
三峡商报记者 陈飞 通讯员 金娇华
打造学习角 满足小心愿
“谢谢叔叔阿姨帮我实现了心愿,今年寒假我终于有自己的书桌了。”昨日,猇亭区古老背街道古老背社区红港新村小区初中生小铭(化名)向社区工作人员道谢。
此前,古老背社区征集微心愿时,得知小铭渴望有一张书桌。时值团区委、区民政局、区慈善协会联合各街道,深入推进全区“筑梦小屋”项目建设。该项目针对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6至14周岁困难青少年群体,为其配备一张床、一张书桌等“五个一”基础用品,为困境儿童提供温馨生活学习角落。
“小铭父亲患病,常年服药无劳力,全家靠母亲打零工生活,收入很低。”社工杨蕾对小铭家的状况十分了解。
通过申报审核,确定小铭符合“筑梦小屋”项目申报条件,很快就开始了小铭的书房改造。经过打造后的房间里,配备了1.5米的床和书桌、座椅,床上铺上了崭新的床品。与此同时,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省青基会为小铭捐赠了“光华悦读”云阅读卡,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为孩子送上了学习书籍大礼包,加上各方捐赠的篮球、足球、台灯、书籍等物资,让整个房间变得格外温馨。
“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小天地了,可以安安静静地看书学习了。”小铭整看着专门为他量身定制的一方“新天地”,脸上洋溢着笑容。
三峡商报记者 蔡昶
改二次供水 告别“用水难”
临近春节,对于位于城区沿江大道114号的强华大厦10层以上的32户居民收到了最好的新年礼物——新建的二次供水系统正式通水。
“现在的水压足、水质干净,实在太高兴了。”1月21日,居住在强华大厦最高层的毛师傅看到自家自来水管里哗哗地流出的水,开心不已。
强华大厦建于上世纪90年代,因为历史原因,楼栋无二次供水系统,供水水压不够、水量小,水质也受到影响,10层以上的32户居民经常处于用水不稳定的境地。
西陵区云集街道二马路社区及强华大厦居民纷纷多方寻找解决办法,社区多次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勘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强华大厦二次供水系统建设工程2024年7月正式启动。
据宜昌浦华三峡水务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强华大厦二次供水系统建设工程中,根据地域特征和小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城市供水管网压力等“量身定制”了建设方案,采用的是增加无负压供水设备。针对该楼栋住户无独立计费水表问题,水务公司还为居民们安装了“一户一水表”。
二马路社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工程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经过数月紧张施工,强华大厦的二次供水系统在春节前正式启用通水。
“居民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新建的二次供水系统让他们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是一项真正的民生工程。”云集街道党工委委员、二马路社区党委书记陈正庆介绍,在施工过程中,市区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专业技术指导,确保了施工过程合规与安全。业主们积极参与决策过程,主动承担部分施工费用,促成了工程顺利完成。
三峡商报记者 蔡昶 通讯员 秦洁
新增充电棚 生活更便捷
“小区新建了停车充电棚,方便了大家,小区环境也好多了。”1月21日,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梅花嘉苑小区居民俞德红欣喜道,“充一次电,费用只有2块钱左右,十分实惠。”
2024年底,梅花村村委会上门收集辖区居民“微心愿”,“新建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棚”成为呼声最高的心愿。
记者从梅花村村委会了解到,梅花嘉苑小区为搬迁安置小区,物业收费并不能覆盖到公共建设事项。小区现有约800户居民,几乎每户都有一台电动自行车,原有的停车棚和充电口远远不能满足居民停车充电需求。
经过收集居民建议和意见,梅花村村委会通过“四议两公开”的形式,组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确定筹集资金近10万元,为梅花嘉苑小区新建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棚。
根据消防救援部门的消防安全指导意见进行选址后,新增的7个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棚很快就建成了。
如今,小区9栋居民楼共配备了9个充电棚,有近300个充电口,停车棚上还安装有监控摄像头确保安全,居民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都方便了。
三峡商报记者 卞健鑫 通讯员 张红琴
倡移风易俗 过清廉春节
昨日,伍家岗伍家乡共联村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开兵敲开了共联村临江郡小区居民周奶奶的家门,上门开展“清廉过春节”倡导活动。
“儿子回家给您祝寿是喜事,但村规民约还是要遵守。如果您把这小区里的600余户老邻居都宴请的话,人家再回请您,今年春节岂不是光赶人情了?人受了累,钱也吃了亏,实在不划算。”杨开兵耐心地劝说。
“杨书记,我们都听村里的,只和亲戚们一起开心过年,不铺张、不浪费。”今年70岁的周奶奶承诺道。
自2018年起,共联村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出台了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的宴请规模进行了严格规定,逢年过节上门劝廉已成为村里的传统。
随着春节临近,一些外出村民会返乡宴请亲友,邻里之间也会礼尚往来。为此,杨开兵和6名监察信息员助理走进村民家中,开展“清廉过节”劝导工作。“宴席只请亲和戚,控制桌数不铺张”“送礼赶情要量力,表达心意就可以”……他们将劝导内容编成顺口溜,上门劝导,在小区议事亭劝导,在和居民聊天时劝导,希望大家合理安排家庭宴请,过一个文明清廉、充满亲情氛围的春节。
“感谢村党委对我们的关心和善意提醒,让我们明白了只有遵循文明清廉过节的倡议,才能让节日真正回归传统意义,和全家一起共享健康和谐的春节氛围。”周奶奶的儿子陈先生说。
三峡商报记者 崔艳华 通讯员 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