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彦钦
农历正月初四的夜,细雨如丝,沾衣欲湿。微醺后的步履格外轻盈,信步向儿童公园走去。公园离我家不过百步,是自己茶余饭后的精神栖息地。
雨后的公园里像被浣洗过的绸缎,泛着温润的光泽。草坪吸饱了雨水,在路灯下泛着翡翠般的色泽。樟树的叶子滴着水珠,每一滴都映着灯光,仿佛树上缀满了星星。风里还带着料峭,但已不似寒冬那般刺骨,反倒让人嗅到了春的讯息。
公园中的灯展在雨夜里更显璀璨。入口处的桂花树上,紫色的心形灯牌与“海上生明月”的诗句相映成趣。小径两侧的樟树上,圆球状的灯笼错落有致,黄的像满月,红的似朱砂,让人想起辛弃疾笔下“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盛景。
地上的灯束更是别出心裁。郁金香状的灯盏含苞待放,蝴蝶兰造型的灯饰展翅欲飞。麦穗灯束随风轻摇,仿佛能听见沙沙的响声。这些光影交织,将公园装点成一个流光溢彩的梦境。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蕴含文化底蕴的灯组。巨大的荷花灯亭亭玉立,南瓜灯憨态可掬,金元宝灯熠熠生辉。而最具地方特色的,莫过于屈原、王昭君的灯像,以及《离骚》中众多人物的灯组。少司命衣袂飘飘,东君神采奕奕,湘夫人温婉动人,山鬼神秘莫测。这些灯组不仅展现了巴楚文化的精髓,更让人感受到浪漫主义的情怀。
漫步其间,不觉吟出“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诗句。读书的妙处,大抵在于能将眼前景与心中诗相融相通。这满园灯火,不正是活生生的诗篇吗?
夜深了,雨停了。归家的路上,满脑子都是灯影摇曳。这一夜的邂逅,让我在料峭春寒中,触摸到了诗意与温暖。想来这便是生活的馈赠——在熟悉的地方,遇见不期而遇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