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肢体残疾人、五峰采峰茶业公司总经理邓德科通过“一键叫工”小程序,请来10多名茶工施肥、清沟、排渍,忙得热火朝天。邓德科说:“能圆‘创业梦’,得益于全市残疾人创业大赛的激励。”
近年来,为了探索解决残疾人创业困境,全市连续开展了两届残疾人创业大赛,激励残疾人积极投身创业创新实践,强化残疾人创业者和辅助性就业项目的创新与辐射带动能力。针对残疾人创业想法多实施少、有产品无销路、有规模无规划等难题,市残联争取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残疾人创新型创业孵化平台——宜昌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园,孵化出一批残创企业。
在创新赛道中掘金
在相关部门和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园扶持下,邓德科建成1500亩按照欧盟标准种植的茶园,种植的茶叶不施农药、不施化肥,完全采用生物灭虫技术,坚持标准化手工采摘。
邓德科充分利用五峰有机茶园的独特资源和精湛的宜红工夫茶技艺,制作出来的小河“七仙女”茶、采峰芽毛尖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获得全国多项评比金奖。
邓德科说:“去年,我们投资近1000万元,完成对厂房的现代化改造,从传统农业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全年营业收入2300万元。”
在残疾人创业大赛的激励下,肢体残疾人、湖北楚寨发酵制品公司董事长向成军作为宜昌古法酒曲制作技艺传承人,在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园的孵化下,开办起现代化的酒曲制品工厂。
通过把传统的植物酒曲制作技艺与现代工艺深度整合,向成军陆续开发出米酒、米露、果酒等3个系列的30类发酵饮品,拥有17项实用新型专利,成为机械化生产米酒、甘露、果酒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逾1000万元。
向成军还在打造产业集群上精耕细作,成功打造出集种植、生产、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酒曲全产业链,相继孵化带动周边区域10余家企业形成了秭归酒曲产业集群,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
创新致富勤劳生财
“当一扇门为你关闭时,一定有一扇窗为你打开。”西陵区亮星眠日用品工作室负责人汪宗菊说,虽然中年时不幸右耳失聪,但在不服输的信念支撑下,研发的枕头、护颈、护膝等相关产品均进行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年销售额达70多万元,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和妇女就业。
因长期从事缝纫工作,汪宗菊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为了缓解颈椎病情,汪宗菊请教医生,上网查阅资料,逐步了解到红花、当归、银杏等中药的特性和药效,经过反复试验、亲身体验,做出了令消费者满意的保健枕。
为了让自己的事业有进一步的发展,汪宗菊积极参与创业大赛,并在大赛专业评委的指导下,丰富了产品品类。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配方,推出中草药颈椎枕、自发热护颈围脖、护腰带、护膝等4大类核心产品,并研发了颈椎专用枕、调节高低颈椎枕、促睡眠枕、体验枕等18个品种系列产品,抢占了保健枕市场份额。汪宗菊还开展线上直播,目前亮星眠日用品工作室线上销售产品1万多件。
近年来,市残联紧紧围绕人性化做文章,以残疾人创业大赛为牵引,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持续赋能残疾人。针对盲人群体,创新开展盲人按摩培训,并从2020年开始,开展盲人按摩机构星级评选,带动更多盲人按摩师就业、创业。
“如今,我开设了4个盲人按摩店,年营业额超200万元,解决了28人就业,其中残疾人21名,这得益于市残联的扶持和残疾人创业大赛的推动。”在伍家岗区风格一族推拿店,盲人李宏建说。
目前,全市有盲人按摩店144家,从业人员436名,评上星级的盲人按摩店有127家次,发放扶持资金57.9万元。
利用非遗辅助就业
“通过向手工老师米娜学习捏泥塑,每年有8000多元的收入。”西陵区夜明珠街道志成残疾人服务中心的重度肢体残疾人张晋魁说。
“近年来,服务中心的残疾人在陈晓悦、米娜两位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残疾人创业大赛活动,累计制作了5000多件彩陶、糖画、泥塑、剪纸等艺术作品,销售收入20多万元,圆了50多名残疾人学员的就业梦。”西陵区夜明珠街道志成残疾人服务中心负责人姚雪林说。
如何让志成残疾人服务中心托养的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这个问题曾经让姚雪林感到头疼。
2021年,米娜成为志成残疾人服务中心的手工老师后,在米娜的悉心指导下,志成残疾人服务中心的残疾人学会了糖画、泥塑、剪纸等手工技艺。
2022年8月,西陵区投资30万元实施夜明珠街道志成残疾人服务中心彩陶项目,引进彩陶非遗传承人陈晓悦打造非遗彩陶传承基地。两年来,陈晓悦团队集聚了10名彩陶技艺传人,指导20多名残疾人学员创作彩陶作品300多件,并销售一空。
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胡丽玲说:“残疾人创业大赛成为培育残疾人创业主体的重要推手,全市已涌现残创主体70多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湖北省专精特新企业2家、规上企业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残创主体新增知识产权100余项,在市级以上创业大赛获奖50余项,直接解决残疾人就业200余人,间接带动残疾人就业1000余人。”
三峡商报记者 龚昌俊 通讯员 雷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