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商报讯(记者揭兴伟,通讯员谭云、向冰冰)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正是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全市供销系统充分发挥流通网络优势和组织优势,全力做好春耕农资监测、供应和服务工作,为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2月15日,记者从宜昌市供销社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系统通过联储、代储、自有仓库储存及各级经营网点储备的农资达6.44万吨,新年以来销售各类农资1.03万吨。8家企业申报全省2025年供销合作社农资保供重点企业,承担农资保供任务。
加大各类农资储备力度,宜昌市供销社积极对接市内化肥生产企业,与大江化工公司签订化肥合作联储协议,建立共享市场库存和价格信息机制。兴山县供销社与史丹利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储备各种肥料1000余吨;枝江市供销社动员系统农资企业加大调拨入库力度,筹集备耕资金1500余万元,储备各类化肥1万吨、农药500余吨。
稳定农资价格净化市场,宜昌市农资行业协会积极倡导全市农资企业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抵制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保障春耕农资价格稳定。当阳市开展农资业务谈判,降低进货成本,目前已与13家农资企业达成合作;远安县依托“厂家——村级供销社——农户”的三级流通模式,通过集采压低进货成本、集配降低流通成本,每包农资低于同类农资市场35元左右,让利农民群众。
强化市场供应优化服务,全市供销系统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供销网络体系,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大力推广线上集单、线下集中配送销售模式,了解农资需求,健全农资配送体系。秭归县供销社通过农丰汇公司“县域集配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网点”三级网络布局,形成品类齐全的农资储备矩阵,新建650平方米高标准仓储设施,配备智能化库存管理系统,保障农资集单配送高效运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创新经营方式,采取电话预约、配送上门等形式,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严把农资质量保障生产,各县市区供销社强化经营企业、基层网点的农资质量及品牌的管理,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出现在供销社销售渠道。积极配合属地市场监管局、农业执法大队等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大力宣传化肥、农药、种子购买注意事项。
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密切关注农资市场需求动向,及时开展农资调配,保障经营网点货源充足,确保春耕旺季不脱销、不断档。完善“集采+直供+回收”的农资供应模式,有效整合全市供销系统农资经营网点,强化县乡村三级供应网络建设,进一步推广利用开发的小程序,采取“线上集单+线下配送”的保供机制,切实提高农资供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