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未至,沮漳沃野已萌动春意。2月19日下午,位于当阳市玉阳街道的阳光农资店里,61岁的“庄稼医生”雷光阳抓紧为淯溪镇柑橘种植户李应刚开具“处方单”。“从前农民要啥咱卖啥,如今得望闻问切、把脉开方。”老雷轻抚着农药货架,讲述从“卖药郎”到“庄稼医”的转变。
这个与农药打了43年交道的老农资人,亲历着农业生产从粗放式经营向绿色发展的转变。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的加快,一大批灭杀性能好、农残低的优质农药面市,加上精品农业、规模种植的兴起,农民选择农药也从过去的高量单一向减量增效、绿色健康的方向转变。“我们在农业执法大队的指导下专门设置了限用农药专柜,对确实需要使用的要实名登记,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做到全程可追溯。”老雷还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多年钻研农药知识的成果:农艺师资格证和“庄稼医生”上岗证。“现在农民来买药,我都要开‘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处方单’,指导用药。”
老雷的话很快得到了印证,就在记者和他聊天的十几分钟内,就陆续来了三四拨老主顾。“我在雷老板这里买农药已经十几年了,他给我们开的‘用药方子’很管用,价格也实在。”来自淯溪镇白石港村的柑橘种植户李应刚接过话茬,他家种了10亩温州蜜柑,近年来,在农技人员和农资店的指导下改用生物农药,柑橘品质稳定提高,卖价也上去了。这次过来又专门买了乙螨唑、啶虫脒、吡唑醚菌酯三种生物杀虫杀菌药,一共花了125元钱。
“今年农资价格下调了,我这种粮大户成本也降了不少。”王店镇跑马村的胡斌峰也加入到讨论中。胡斌峰通过土地流转把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尝到施用生物农药甜头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使用的传统农药,收购价每斤只有1元钱,现在改用生物农药了,水稻品质好了,卖价整整提高了一倍。今年,我准备推广香稻优质品种,把品质和效益再上一个台阶。”
生物农药受捧,种子情况如何?记者也在当阳做了走访。金丰源种子销售公司是一家经营了40年的老店,负责人李志华介绍,和往年比,今年不论是粮食作物,还是蔬菜、花草,抗病、抗倒伏、产量高的优质新品种都增加了,总体价格同比有小幅下调。
农民对绿色、高效农资发自内心地欢迎,源自科技赋能与加强服务的双重驱动。当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余中清介绍,目前,当阳市春播粮食面积预计为98.1万亩,已储备水稻、玉米、蔬菜种子285吨,农药、肥料、农膜等农资60余吨。其中,生物农药、抗灾性强的种子占比分别提高到3至6成。农业部门加强了农资储备和绿色集成技术推广与应用力度,培训持证农艺师和“庄稼医生”300多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还在春耕前组织召开农业投入品源头管理培训会,源头上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三峡商报记者 张锴 通讯员 覃铸 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