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平均体重不到60公斤,却能抱起重症昏迷的患者,能推动抛锚的汽车,能化身为校园里的安全宣讲老师,能成为外地游客贴心“导游”……拥有“超能力”的她们,就是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警务大队女子中队女警们。
女子中队成立于2012年12月,现有队员13名,寒来暑往,红绿灯下,她们相继获得2016-2017年度宜昌市青年文明号、2017年度宜昌市“巾帼文明岗”、2018年度“最佳志愿服务组织”集体等荣誉称号。
岗亭上的“铿锵玫瑰”
每到晚高峰,沿江大道三峡游客中心路口车流如织,这里是宜昌最繁华的交通路口之一,也是警务大队女子中队的“哨所”,她们承担了该路口早晚高峰岗的值守任务。
为有效应对激增的人流、车流压力,警务大队女子中队承担了沿江大道万达三峡游客中心路口,每天早上7:30至8:30、下午5时至6时的早晚高峰值守任务,她们要时刻做到眼尖、嘴甜、手勤,引导车辆有序通行、时时纠正每个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陋习。她们还与属地派出所及商圈物业部门提前衔接,达成共识,以三峡游客中心的沿江大道江海路为核心,根据不同的交通流,逐圈层采取不同的布岗与管控疏导措施,并辅以信号灯调控引导群众出行,尽可能减少拥堵时长、保障通行平稳有序。
“上岗1小时,大概要打手势近100次。冬天风一吹,尤其下雪的时候,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余昆晏说,夏天气温特别高的时候,能达到40多度,从岗上下来,衣服被汗水浸透了,特别难受。“但看到辖区交通井然有序,拥堵现象减少,我们的付出都值得。”
2024年6月18日,正在沿江大道江海路路口执勤的女子中队辅警吕竹,发现一位女孩蹲在其执勤点位附近,身体状况异常,她将这名女孩带至游客中心大厅休息,并悉心照料。突然,女孩变得无法独立行走、意识逐渐模糊,她与副大队长张磊迅速将其送到医院救治,女孩因送医及时,在ICU抢救两天后,终于脱离危险。像这样为民服务的事例,女子中队民辅警做了许多。
每逢周末及节假日,三峡游客中心就会迎来全国各地的游客。“这附近哪里有好吃的餐馆?去夷陵广场坐公交在哪里坐呀?”面对游客的各种求助,女子中队的女警们总是耐心解答,甚至在有人替换值守时,她们还亲自为游客带路,女警们的温柔与热情给外地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2012年12月组建女子中队至今,女警们累计做好事2000余件次,救助群众上千人次。13年来,她们不仅接力绘画出宜昌城区最美的流动风景,更擦亮了宜昌交警为民服务的巾帼品牌。
校园里的“宣传使者”
除了在路口指挥交通,女子中队还承担着辖区企业、社区以及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任务。如今,女子中队已经发展成了人人懂交通业务,个个会安全宣讲。
辖区共有大学5所、中学48所、小学59所、幼儿园85所,在校学生22万余人,他们大多听过警务大队女子中队的交通安全课。中队民辅警狠抓少年儿童道路安全事故预防,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学龄前儿童交通安全宣传“三个走进”工作方法。即进校园“警校共育”,走进幼儿园,与主城区21所幼儿园联合开展交通安全一堂课;进社区“多元宣传”,与社区联合建立“交通安全警务室、交通安全活动室”,定期面向老人和学龄前儿童讲解交通安全知识;邀请他们进警营“亲身体验”,定期举办警营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及其家长走进警营,树立“知危险、会避险、守规则、保安全”的意识。
辖区巴黎香颂幼儿园位于巴黎香颂小区内,附近交通路况复杂,孩子们上下学的交通安全是学校和家长关注的重点。女子中队走进校园,通过交通场景模拟游戏、问答互动、表演手势操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培养孩子们养成文明出行的好习惯。
如今,从中队长到队员,人人都能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说、学、逗、唱,游戏互动,寓教于乐,女警以其特有的亲和力,提升了宣传效果,平均每年宣讲100余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
窗口上的“为民之花”
女子中队还肩负宜昌市违法处理中心窗口业务工作,自2022年入驻市民之家以来,窗口工作人员多次登上荣誉榜,获得“服务标兵”“服务明星”等称号。其中,女子中队李星辰、乔春丽多次获得“服务明星”和“服务标兵”荣誉称号。她们用女性的特有的细心、耐心与温柔让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如沐春风。
2024年的一天,驾驶员王女士在家通过手机操作处理交通违法时,下载了错误的软件导致钱财损失,她焦急地向窗口工作人员求助。乔春丽耐心安抚、细心询问,了解情况后,帮忙联系该软件客服进行沟通,帮助她追回了钱款,王女士喜极而泣。事后,王女士拨打了12345市长热线对乔春丽热心的服务进行表扬。
在警务大队的荣誉室里,女子中队的一面面锦旗、奖旗和一摞摞感谢信、表扬信,既是组织和群众对她们的褒奖和肯定,更是对女子中队后来者的激励和示范。
三峡商报通讯员 胡金媚
本版图片由宜昌公安交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