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3日
星期四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3版:创富经

鸡蛋壳上“妙手生花”

——汽车模具钳工吴杰的“稳、准、精、细”

吴杰在蛋壳上雕刻广汽传祺车标。 三峡商报记者 林潇 摄

吴杰在保养模具。 三峡商报记者 林潇 摄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作为技能人才中的佼佼者,劳模工匠不仅具备专业的技艺和能力,还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追求卓越和完美。同时,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也激励着广大技能人才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更多的力量,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动力。

本报今起推出“劳模工匠秀绝活”栏目,集中展现劳模工匠的精彩绝活,共同感受劳模工匠的匠心独运,见证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人物简介】吴杰,机械中级工程师,湖北省“荆楚工匠”、宜昌市技术能手。2018年加入广汽乘用车宜昌分公司担任模具保全组长,从事汽车模具钳工16年,对汽车外覆盖件模具、热成型模具、底内高压模具和高强板冷冲模具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他稳稳握住一把长约15厘米的电动打磨机,仅用几分钟就在一枚生鸡蛋蛋壳上雕刻出广汽传祺车标,而露出的鸡蛋膜完好无损。

他叫吴杰,今年38岁,在广汽传祺宜昌分公司(简称“传祺宜昌”)从事汽车模具钳工工作。凭借着“稳、准、精、细”的钳工专业技能,他获得省“荆楚工匠”和市技术能手称号。

3月10日,记者走进吴杰所在的传祺宜昌冲压工厂,见证这位能工巧匠的绝活,了解背后的成长故事。

8分钟完成,蛋壳上雕刻车标

鸡蛋壳厚度大约0.3毫米,用电动打磨机在生鸡蛋上雕刻,蛋壳去除,蛋膜不破。当着记者的面,吴杰从容不迫地展示了精妙的操作技术。

只见他先用铅笔在鸡蛋上描绘出传祺车标的图案,接着稳稳地握住一把长约15厘米的黑色电动打磨机,前端安装的合金磨头直径仅有2毫米。他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将磨头缓缓靠近蛋壳,慢慢沿着线条反复打磨鸡蛋壳,不断调整打磨角度,直到露出壳内一层薄薄的鸡蛋膜。他用工具轻轻地挑掉磨碎的蛋壳,车标的图案便完整地呈现出来,前后用时不到8分钟。

随后,吴杰用微型钻头在鸡蛋上钻出小孔,排出蛋液,进行清洁。将鸡蛋壳置于灯光之上,完好无损的鸡蛋膜透出柔和的光芒,俨然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我从事模具钳工工作已有16年,模具本身就是高精密设备,模具公差范围通常控制在0.03至0.05毫米,长年累月修理模具,手部尺寸的控制、稳定性、力道控制都能达到丝级(0.01毫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需要制作创意作品,便尝试了在鸡蛋上雕刻。”吴杰平淡地告诉记者。

他向记者展示了以前在鸡蛋上雕刻汽车前脸和车身图案的作品,图案复杂繁琐,线条行云流水。凭着这一绝活,2023年9月,吴杰代表宜昌参加了湖北省“工友杯”第二届“鄂有绝活”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决赛。他一路闯关,取得汽车技术类赛项第二名的好成绩,获评“最佳绝活奖”,摘得“荆楚工匠”荣誉。

每天追“新”,16年练就“磋磨之工”

大学时,吴杰选择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他一直从事模具钳工职业。2018年6月,进入传祺宜昌。

“冲压是整车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我们通过冲压模具将板料压制成需要的形状,就形成了车门、顶盖板等各种零部件,这是汽车制造的起点,也是品质塑造的开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吴杰介绍道。

他深知,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从千锤百炼中积累经验、打磨技艺,才能对每一毫米间隙精准把控。

吴杰每天都会花上数小时学习新技术、研究新工艺,提升自己的技能。在近1米高的模具保全工具车里,整齐地摆放着扳手、锉刀、气动角磨机等70多种修模工具,每一件他都用得得心应手。他用这些工具在模具上“雕琢”,改进模具精密修配间隙、修整型面、提升成型裕度等,保证稳定生产。

除了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吴杰将培养新人视为一种使命。

“刚进入传祺宜昌时,整个冲压模具团队只有3个人。面对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团队急需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吴杰说。于是,他与同事一同牵头成立了宜昌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承担起研究前沿新技术新工艺、培养汽车模具人才的责任。

吴杰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实践经验,自己编写培训教材。其中,关于模具结构理论知识17项、钳工技能操作方面28项、模具验收评审8项、模具良品条件8项……他将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

挑战行业难题,创造效益800万元

2019年,传祺宜昌工厂生产的一款轿车即将量产,而面临的冲压零件碎屑压伤、零件开裂等问题,不仅将增加生产成本,还将影响企业的产能和效益。

吴杰对这场硬仗记忆犹新。他带领团队成员一遍遍查找问题症结。他们对模具刀口结构进行了创新,采用刀口单刃切、吹气装置、刀口渗氮等技术,经过反复尝试,最终使故障率降低至0.5%左右,远低于行业内3%的水平,这项创新也获评我市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

“车身外板麻点”也是行业内的难题,主要是环境中的异物被带入模具造成的,无法完全避免。吴杰和团队再次迎难而上,“我们创新网格模技术,能够较好地容纳异物,使问题得到改善,这项网格模技术也在行业内得到广泛推广。”他的话语平静而自信。

通过改善创新、技术攻关、降本增效,吴杰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累计改善课题20余项,取得《一种刀口垂直度修正辅助工具》专利1个,发表《冲压模具斜楔机构时序设计》等论文3篇,完善模具维保标准作业112项,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约800万元,生产合格率达到99.2%。

“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公司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吴杰表示,将深耕专业领域,探索更多新技术新工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宜昌“汽车梦”乃至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峡商报记者  孙晓陵  通讯员  郑牧沅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70004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5-03-13 ——汽车模具钳工吴杰的“稳、准、精、细” 2 2 三峡商报 c309566.html 1 鸡蛋壳上“妙手生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