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4日
星期五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4版:绿色化工周刊

让假劣农资无所遁形

近日,一群开着面包车、大货车的人,进村销售一种“微生物菌剂”,结果被湖南省洞口县当地群众当场“拦截”。这些人多年来走村串巷,夸大肥料功效,忽悠农民,这些所谓的“微生物菌剂”还曾被农业部门检测为不合格产品,公开打假。村民们义愤填膺,有的爬上大货车,用柴刀破开肥料袋,把它们掀翻扔到地上。

一年之计在于春。目前正值春耕备耕大好时节,也是种子、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使用的关键时期。尽管我国持续多年加大农资质量治理力度,然而,农资打假不可能一劳永逸,仍有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变着花样销售假劣农资,导致农民上当受骗。今年2月,宜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公布了2024年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例,每一件都值得人们警醒。

农资是粮食的“粮食”。假劣农资的泛滥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甚至可能导致部分农户返贫致贫。此外,粮食减产也会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对这种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必须严厉打击。

农资造假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有的是模仿知名品牌的包装设计,有的是成分掺假、以次充好,也有的是夸大功效、伪造检测报告。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电商平台或社交媒体销售假农资,通过虚假评价和刷单制造“热销”假象。他们的制假售假技术手段越来越高明,加上一些农民朋友缺乏辨识能力,无疑加大了治理难度。

为杜绝农资造假,首先应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审查农资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农民识别真伪,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力争让“忽悠团”无所遁形。最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造假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相关负责人在网络访谈中介绍,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食品药品安全犯罪12987人,今后一段时间,将聚焦网络平台、直播间售假和农村、城乡接合部食药安全问题,与监管部门协同发力,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农业农村部近日也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严查假冒伪劣、套牌侵权、无证生产经营等问题。

农资打假不仅是农民的问题,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社会各界应关注农民权益,共同营造公平、安全的农资市场环境,通过多方协作,从根本上杜绝假农资,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权益。

(王康权)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70004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5-03-14 2 2 三峡商报 c309658.html 1 让假劣农资无所遁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