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要“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快解决标准认证、市场渠道等方面问题”。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稳外贸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其中,省级磷化工供应链平台湖北国发在海外原材料保供方面的成果,成为该领域一个典型缩影。
在历经30多天的航行后,日前,一艘由阿联酋迪拜港驶出,载有3万吨硫磺的运输船,顺利抵达镇江港。
接手这批“魔鬼黄金”的,是磷化工龙头企业湖北宜化集团。而在其中帮助企业进行海外直采拿到货源的,是湖北国发供应链有限公司。
去年12月,湖北宜化与湖北国发签订了3万吨硫磺采购合同,约定每吨价格1500元,今年2月底交货。
“今年以来,长江沿岸港口硫磺库存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库存告急导致价格波动。”湖北国发公司副总经理邓梦智告诉记者,到硫磺交货当天,国内硫磺价格已飙升至2200元每吨。
这就意味着,这单3万吨的硫磺交易为企业节省近2000万元。
除了为企业实实在在“降本”之外,更重要的是确保了在市场特殊时期,对重要原材料的“保供”。
春节假期一过,正是磷化工企业陆续复工,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之时。硫磺稀缺,将直接影响化肥的产量。这一批硫磺的及时运抵,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在不利的市场条件下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和产业链安全。
硫磺,被称为工业“魔鬼黄金”,其生成的硫酸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在下游磷肥、磷酸铁等产品中,硫磺原料单耗较高,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20%左右。因此,硫磺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磷化工产品价格。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我国成为硫磺消费大国,且需求量对外依存度高。“湖北磷化工企业硫磺年采购总量约七八百万吨,以往,企业都是各自找渠道进行海外现货交易。”该公司综合管理部总经理蔡剑波介绍。
然而,散单的采购价格不具备优势,现货交易缺乏稳定的供应链保障,若遇到原料紧缺或因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上游供应商拒绝按原定价格发货时,企业将面临巨大损失。
如何破解硫磺采购和成本困局?作为我省唯一的磷化工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运营方,自去年6月起,该公司一直在尝试给出新解法:海外直采。
半年内,邓梦智携团队远赴中东地区寻找适宜货源。在试行了数单小批量集装箱直采之后,终于迎来了首单整船大宗直采。
今年1月初,邓梦智联系港口得知,由于阿联酋当地等中东产区货源紧张、港口堵塞,货船迟迟未能发运。邓梦智立即飞往当地进行协调,打通了当地港口局、海关、码头仓库之间衔接不畅的问题,最终确保了3万吨硫磺的顺利装船发运和如期交货。
“货船发运时,国际硫磺价格已高出国内硫磺价格100多元人民币每吨,中东地区情况复杂,国内很多磷化工企业在当地买的货都无法发出来。”邓梦智说,“我们的团队都来自大宗供应链龙头企业厦门国贸,有做进出口贸易的专业优势和海外资源协调能力。”
硫磺价格在短短3周内涨幅超过40%,国内许多企业早先低价预定的货源遭到了违约。“如果违约不交付,一船货能多赚一两千万元,导致很多追逐利益的供应商会单方面取消合同。”湖北国发业务经理苏雪莹说,“但我们作为国有企业,利润不是我们的唯一追求,绝不会违约。”
串起磷化工产业上下游、锁定原料采购成本、确保稳定货源供给……越来越多的磷化工企业认识到平台的价值。目前,已有近十家磷化工企业、贸易商主动找到湖北国发,希望拓展硫磺、钾肥进口和化肥出口等方面的合作。蔡剑波透露,湖北国发正和兴发集团、湖北祥云等磷化工产业客户洽谈3万至5万吨新的硫磺、磷矿采购合同。
“随着硫磺贸易流量在湖北形成规模优势,磷化工全链条的协同效能将全面激活。”邓梦智分析,当交易规模形成虹吸效应,必然催生产业集聚的生态闭环。届时,湖北磷化工产业链在硫磺行业的地位和定价权也会提升,将进一步巩固磷化工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
三峡商报记者 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