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商报讯(记者李阳)近日,记者从全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今年,我市启动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将重点打造友好小区、友好商圈、友好楼宇、友好园区、友好街区、友好站点(含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6类“友好场景”,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据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从场景友好聚“新”、设施友好助“新”、服务友好暖“新”、成长友好育“新”、治理友好引“新”五个方面推动“友好场景”建设。其中,场景友好聚“新”侧重于引导小区、商圈、楼宇、企业等建立友好场景便捷服务圈,打造一站式友好服务体系。设施友好助“新”侧重于整合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打造“红领驿站”服务阵地,拓展驿站服务功能。服务友好暖“新”侧重于多措并举推动《宜昌市服务新就业群体保障政策指引》落地落实,常态化开展婚恋交友联谊活动和关爱服务。治理友好引“新”侧重于广泛发动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为社区治理和群众服务工作贡献力量。
在建设内容上,友好小区建设主要是在各住宅小区推广“友好徽章”等友好通行机制,打通网约配送“最后100米”。友好商圈建设是在商业集中、业态丰富、人流量大的重点商业区域,依托“红领驿站”,丰富驿站歇脚、充电、热饭等服务功能,探索建立友好商户联盟和“小哥食堂”。友好楼宇建设是在建筑体量较大、经济活动活跃、入驻企业和从业人员较多的商务楼宇打造友好建设共同体,常态化提供歇脚、充换电、如厕等服务。友好园区建设是在面积较大、市场主体较多、生产经营活动集中的重点工业产业园区,建设新就业群体“红领驿站”。友好街区(市场)建设是在空间开放、建筑密度低、兼具居住和商业等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本地特色街区等,制定街区(市场)服务指引,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开辟专属临时停车区或友好通道等。友好站点建设是聚焦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码头等重点交通枢纽及周边交通环境改善提升,建设暖“新”红领驿站,合理增设电动车充电桩和换电站,设置网约车停车场(点)和乘客候车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