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春暖花开,市民纷纷春游踏青,其乐融融。但记者从城区多家大医院了解到,因踏青出游引发疾病的患者不在少数,医生建议市民在畅赏秀美春光的同时,注意做好防护措施,谨防疾病发生。
过敏体质,“拈花惹草”需当心
3月17日,记者从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了解到,近期有不少市民因周末踏青出游患上过敏性疾病。
“上午接诊了数位患者,有人郊外踏青后患上面部皮炎,有的人食用野菜后荨麻疹发作,还有人是虫咬性皮炎。”该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熊飞表示,面部皮炎主要是郊游时对花粉过敏引起,以年轻女性及孩子为主,皮肤细嫩敏感度高,“拈花惹草”就容易发病。
熊飞建议,以往对花粉、尘土过敏者应尽量不去容易过敏的地方,如非要去可做好防护措施,如涂抹防晒霜、戴上帽子等,回家后可以用温水洗脸,清洗掉附着在脸上的灰尘、花粉颗粒等。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同时,部分儿童在野外树林、草丛等处玩耍后,易在手臂、脚踝等处出现丘疹,这往往是虫咬性皮炎所致。因为许多小虫虱常常隐藏在草丛、谷物、灰尘、花粉里,如果被叮咬,会使孩子的皮肤过敏,导致皮疹并伴随剧烈瘙痒。
家长们带孩子郊游踏青时,做好暴露部位的防护,最好穿长衣长裤,外出前可在暴露部位涂抹适宜的防蚊虫药物。儿童游玩时最好不要坐到草丛中,如玩耍后出现丘疹红斑,可及时求医,切不可过度搔抓,以免抓破皮肤引起细菌感染等并发症。
三峡商报记者 时刚 通讯员 高琦
踏青郊游,警惕眼睛闹 “脾气”
“昨天一家人去踏青赏花,今天早上眼睛肿得老大,也一直打喷嚏,太难受了。”3月17日上午,市民张女士前往市三医院就诊,经眼科主治医师刘彬检查,确诊为过敏性结膜炎伴随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结膜炎属于季节性疾病,是由环境中的过敏原诱发的眼部炎症性疾病。”刘彬解释,过敏原以花粉为主,粉尘、动物毛发、棉絮等也是引发过敏性结膜炎的主因。
刘彬表示,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症状常表现为眼睛发痒、红肿、流泪。如出现不适应,应第一时间远离过敏原,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对症治疗,通常一到两天症状就会明显好转。但要牢记过敏性结膜炎最好不要揉眼,会导致症状加重。
“过敏性结膜炎发病时通常伴随有过敏性鼻炎,症状不同,用药也有所不同。仅出现眼部不适时,可使用抗过敏眼药水,眼睛、鼻子都有症状时,往往服用抗过敏口服药。”刘彬提醒,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出现相应症状,早诊断、早治疗,不要自行随意用药。
三峡商报记者 高然 通讯员 龚梓
野菜虽好,可别乱吃
天气渐暖,正是各种野菜疯狂生长的时候,外出挖野菜的人不少,因为吃野菜闹肚子的人也不少。连日来,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接诊了数例因为吃野菜导致胃肠道不适的患者。
“大部分野菜性寒,对于胃肠道的负担较大,孕妇及消化系统较弱的人群不建议食用野菜,部分野菜甚至还会引起过敏反应。”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金锦莲表示,野菜要适量食用,多食可能引起腹痛、腹泻。
金锦莲介绍,春季野菜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荠菜、马齿苋、蒲公英、香椿、蒿子等,能够很好地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野菜虽美味,但生长环境十分复杂,如果生长在污染区域,就有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并不能食用。而且吃之前要清洗干净,然后用淡盐水浸泡15分钟至30分钟。部分野菜中含有草酸、亚硝酸盐等,做菜之前先焯水能去除掉大部分有害物质。
此外,采摘回来的野菜要新鲜食用,长期存放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市民在食用野菜后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治疗用药。
三峡商报记者 高然 通讯员 马宏敏 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