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医生,你又来哒!”见到梅春雷挎着药箱进门,宋金革立马放下手中活计,笑着起身相迎。3月20日上午,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十二组的山路上,村医梅春雷刚把摩托车停稳,便熟练地抽出一张褶皱的手绘地图,指尖点向图上标着的数字“21”——那是患者宋金革的住址,她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餐后血糖7.3,数值显示在仪器上。“高压142、低压86,血糖、血压最近都还控制得蛮好!”梅春雷边记录边告诉宋金革检查结果。“多亏您三天两头跑,我现在自己控制饮食,药也按时吃。”说着,宋金革塞给梅春雷几个黄澄澄的脐橙。
脐橙甜如蜜糖,却远不及老梅的“地图”让村民踏实甜蜜。
2024年6月,梅春雷从工作了25年的梅坪村调至千将坪村。面对陌生村落,他犯了难:山道交错,村民分散,遇上急症如何快速上门?“要是有张地图就好了!”妻子无意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两个月后,383户村民的健康信息密密麻麻爬满12张手绘图——这是老梅用脚“丈量”出的“问诊地图”。
“不是本村人,连方向都摸不清。”初到千将坪村,梅春雷连村民家的门都难找准。一次,七旬老人宋某突发高烧,他绕了半小时山路才赶到。“不能再耽误了!”他背上药箱,揣着笔记本,从村头第一家开始走访。
山间晨雾未散,他已踏上摩托;暮色四合,仍蹲在村民家记录。“老殷有高血压,张叔需定期测血糖……”每户情况化作简练字符,标注在地图上。手绘图线条粗粝,却清晰标记出每户位置、病史和联系方式。两个月,12个小组的“健康密码”被逐一破解。
今年3月,村民梅昌年头脑胀痛,电话那头声音急促。梅春雷展开地图,锁定位置,挎上药箱直奔家中。15分钟后,诊断为高血压的老人及时服了药。“这地图比导航还管用!”梅昌年老伴连声道谢。
如今,梅春雷的挎包里总塞着地图。上门问诊、送药、随访,383户的数据他“一口清”。有村民打趣:“老梅比咱还清楚自家有几口人!”他笑着递过“家庭医生联系卡”:“有事随时喊我!”
做完检查,梅春雷收起药箱,朝着地图标记的下一户驶去。摩托引擎声回荡山间,手绘的褶皱图纸上,墨迹已有些模糊,却稳稳托起一村人的健康。
截至2025年3月,千将坪村慢性病患者随访基本全覆盖,紧急救治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梅春雷的“土办法”渐渐被大家熟知,医术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哪有啥妙招?多跑、多问、多记,总错不了。”他搓着手笑道。
山风拂过药箱,地图沙沙作响,仿佛是在应答。
三峡商报记者 胡兴军 通讯员 郝明曦 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