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被认为是提升制造业效益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方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近年来,我市化工企业抢抓“两新”机遇,持续打好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内生项目建设组合拳,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技改投资领域保持快速增长状态,产业“含新量”“含绿量”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越来越鲜明。
三宁化工再投6亿,实施技改项目33个
“合成氨技改项目投运后,装置运行平稳,各项工艺参数均达到设计指标。”3月19日,在湖北三宁化工石宝山新材料分公司,三宁化工技术中心主任徐思红告诉记者。
2023年,三宁化工启动合成氨扩能改造项目,将石宝山新材料分公司6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改产为70万吨合成氨及副产部分氢气。去年6月,项目投产。
“项目历时15个月,投入资金5亿元,购入新设备近300台套,目前总体运行达到预期效果。”徐思红介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公司创新性实施了空分污氮制纯氮工艺、气化低闪气热量利用发电技术、饱和3.8MPa蒸汽动能发电技术等多项国内领先技术,并在公司内首次运用高压电机变频一拖二技术、蒸汽拖动合成循环机部分停车系统技术、液氨管道跨厂长距离输送技术等。这些创新性技术的运用,不仅节约了成本,降低了能耗,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项目共节约投资近2000万元,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5000万元左右。
近年来,三宁化工坚持主动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现了"扩能、提质、降本、增效"目标,进一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去年,公司共投资8亿元,实施技改项目34个。通过技改,整个生产过程更加安全、环保、节能,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去年6月,三宁化工磷肥厂复合肥车间对原有装置进行系统改造,全力投入高端功能性肥料的生产。今年2月,新开发的绿色高端功能性肥料“寻原”产品正式上市。
生产车间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物流也在通过技改提高工作效率。去年4月,公司启动尿素自动装车改造项目,将最前沿技术和先进设备运用到该项目中,目前已完成设备安装,正在调试中,届时,每小时出库能力将从30吨提高至120吨。
“今年,我们将投资6亿多元,实施技改项目33个,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徐思红说,公司将持续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上下功夫,推进己内酰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年产57万吨尿素绿色制造升级项目、双氧水安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等一批项目实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峡商报记者 何冠英 见习记者 胡逸开
吉星化工扩产改造,建设磷基新材料产业园
3月19日,位于远安县鸣凤镇远安化工园万里片区的吉星化工磷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现场,一片火热建设场景。产业园内,2万吨/年数据存储器件用次磷酸钠扩产项目正在加紧筹备。
“项目预算总投资1.54亿元,在现有次磷酸钠车间内部改建,对现有生产装置全面进行改造提升。”次磷酸钠扩产项目现场,吉星化工总经理助理王安宜告诉记者,项目改造过程中,通过实施连续化反应、连续酸调、碳化、连续结晶、全自动包装,实现全过程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同时配套建设饲料钙装置,副产的磷化氢可满足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需求。目前,该项目正在启动“三同时”及项目报批相关工作,预计今年7月底前可建成投产。
据介绍,吉星化工公司主要从事黄磷及精细磷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现拥有年产黄磷2.5万吨、次磷酸钠2万吨、磷酸氢钙4万吨、四羟甲基硫酸磷1.5万吨、饲料级磷酸三钙1.2万吨的生产规模。
近年来,次磷酸钠及配套产品的下游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已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对现有次磷酸钠等相关装置进行扩产改造,以少量投入实现产能快速增加,使次磷酸钠产能由2万吨/年扩产至4万吨/年,饲料钙产能由1.2万吨/年扩产至2.2万吨/年,THPS产能由1.8万吨/年扩产至2.8万吨/年。与此同时,新建3000吨/年次磷酸钠重结晶装置以满足国外高端客户的需求。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均可新增销售收入2.85 亿元、净利润1376万元。”王安宜表示,公司将通过品质结构优化调整、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产品质量提档升级等,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绿色发展提质。
三峡商报记者 何冠英 通讯员 余科
湖北裕田霸力设备更新升级,产品配方升级
3月18日,位于姚家港化工园的湖北裕田霸力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区域正忙碌生产,附近的技改区域内部分新设备正在安装。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在已建成投产的年产13万吨改性型环保型胶粘剂建设项目基础上,投资5000万元进行设备更新升级、产品配方升级。”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黎瑞杨介绍。
2015年,湖北裕田霸力新材料有限公司落户枝江,专注于鞋用胶粘剂处理剂生产和销售。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开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目前,共有生产线17条,生产设备270套。
去年,公司取得授权专利23个,其中发明专利5个,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出口3600万,同比翻番。产品已覆盖国内福建、浙江等多个制鞋省市,并逐步拓展至越南、印尼、孟加拉、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
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品牌形象,今年初,公司开始实施年产13万吨改性型环保型胶粘剂设备更新提质技改项目。
“原来最复杂的一套生产工艺需要16至18小时,由于设备受限,物料在反应釜内进行完第一部分的反应后,需要冷却2-3个小时,才能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设备更新后,反应釜内的物料无需冷却,便可直接进入下一个反应釜继续生产,仅需12个小时便可完成。”黎瑞杨说。
“6月底设备将陆续安装完成,年底进行试生产。”黎瑞杨介绍,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总能耗将降低10%,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产品也更加绿色化、高端化,整体品质提升5%,预计年产值、利润、税收分别增加15%以上。
三峡商报记者何冠英 见习记者 胡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