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1日
星期五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5版:绿色化工周刊

向新而行,屡创“焊接奇迹”——

十六化建锻造行业技术“孵化器”

工人在移动式管道焊接工作站作业。十六化建 供图

移动式管道焊接工作站。十六化建 供图

工人在巨正源(广东揭阳)新材料基地项目作业。三峡商报通讯员 崔小宁 摄

三峡商报记者  龚昌俊  通讯员  丁兰  陈杰菲

“通过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十六化建在多项国家级重点工程中屡创‘焊接奇迹’。”3月19日,中国化学十六化建焊培中心主任许保勇介绍,近年来,十六化建持续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成为解决难题的“攻关站”、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培养人才的“蓄水池”。

淬炼焊接铁军

“打铁还需自身硬。”许保勇说,为锻造出一支专业化焊接铁军,十六化建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牵头成立宜昌市电焊工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深化管道焊接施工技术革新,开发全位置熔化极智能焊接机器人,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缩短焊接时间。严格执行焊工100%持证上岗制度,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和质量标兵评选活动,并实行末位淘汰机制,不断提升团队技术水平。

在实施湖北新宜化工氨醇项目建设中,由于涵盖多个单体装置,工艺管道安装焊接任务艰巨。管道材质多样,部分存在延迟裂纹或再热裂纹倾向;介质很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焊接工艺和无损检测要求极为严格;管道壁厚厚、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难度高等多项困难。

面对挑战,项目团队采取全面细致的“全生命周期” 焊接管理模式,从人、机、料、法、环、检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建立二维码追溯系统实现焊材精准匹配,采用智能制造基地机械下料和自动焊技术提升厚壁管道焊接效率,引入光谱仪、内窥镜等先进检测设备确保焊缝质量。

“项目历经276天攻坚,完成56万达因焊缝施工,最终以97.53%的焊缝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斩获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2024年度‘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十六化建所属第六分公司总工程师胡先武说道。

突破焊接极限

十六化建承建的全球最大单体醋酸项目——巨正源(广东揭阳)新材料基地项目一阶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特种材料焊接世界级难题:因醋酸装置材质复杂、口径多及当地气候影响,施工难度大。作为施工的核心环节,工艺管道的焊接质量直接关系到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巨正源(揭阳)醋酸项目经理李向东说:“面对锆材‘贵如黄金、娇若琉璃’的挑战,项目团队通过加强焊接作业人员管理、组织理论知识学习、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技术比武等,提升团队施工技能,使施工效率大幅提升,不仅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创造了整个项目焊接中一次合格率99.3%的优良战绩。”

项目团队集思广益,构建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高标准精准控制焊接参数,全面提升焊接效率。同时,在施工一线实行精细化作业管理,引入数字化焊机、自动温控系统等先进设备,搭建焊接参数云端管理平台,对特种材料实施“一物一码”智能仓储管理,为高端化工装备制造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经验。

装备更新赋能

在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吉安)项目中卫—枣阳段三标段建设中,十六化建项目团队的移动式管道焊接工作站成为“明星装备”。

西气东输西三线项目总工程师马坤介绍,移动式管道焊接工作站采用“内焊+双焊炬外焊填盖”集成工艺,通过双枪协同作业与智能控制系统深度融合,实现了焊接参数精准调控和工艺过程数字化管理。同时,移动式管道焊接工作站的药芯焊丝与Ar/CO混合气体保护技术,在熔池控制、抗锈性能等方面展现了独特优势,可使焊缝表面成型规整饱满,焊接质量和稳定性显著提升。

“焊接过程全程采用流程化施工作业方式,全自动焊接合格率高,参数调定之后,即可实现自动化焊接作业。”马坤说,“智能化的作业模式不仅将人为操作影响降至最低,而且实现了连续化施工,有效应对劳动力紧缺挑战,为长输管道建设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

据介绍,目前移动式管道焊接工作站技术先后运用于项目穿越黄河、秦古长城等节点,为十六化建在大管径定向钻穿越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70004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5-03-21 向新而行,屡创“焊接奇迹”—— 2 2 三峡商报 c310152.html 1 十六化建锻造行业技术“孵化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