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养老”已成为大众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在社交平台上热烈讨论着未来的养老去向。与过去“住养老院孤苦伶仃”的观念不同,当下越来越多人乐意享受专业养老服务,甚至出现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现象。每个人都会变老,你期望以何种方式安度晚年?
在当阳市玉阳街道太子桥社区,太子桥养老服务中心临街而立,一栋崭新整洁的大楼映入眼帘。院子里,时常传来悠扬的乐器弹奏声,处处洋溢着惬意的氛围。
在这里生活了3个月的杨大妈,起初并不愿意留在养老院,她认为养老院里的老人生活并不快乐。然而,一段时间的亲身体验,这里优质的服务和温暖的氛围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之前我总嚷着要回家,可真回去养病后,才发现自己更想待在这儿,生活所需和娱乐设施都齐全,真的很不错!”杨大妈笑着说。她还与94岁的张婆婆成为室友,两人相互照顾,结下了深厚的忘年情谊。
截至2024年9月,当阳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7.77万人,占总人口的18.6%,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老年人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需要生活照料,另一方面也有个人爱好和精神追求,更倾向于独立生活,不依赖子女。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备受关注。
“养老不离家”“离家不离社区”是大多数老年人的心愿。目前,当阳已建成5家镇(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还有1家正在建设中,合理布局的社区养老“15分钟服务圈”初步形成。养老院开到了“家门口”,熟悉的邻里相伴,老人们无需再为适应新环境而烦恼,就近便捷的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当阳在养老服务方面不断创新实践:医养结合,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构建助餐服务网络,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美味;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一个报警器、一个房间扶手、一台护理床,这些细节都能为老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提供随叫随到的上门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贴心关怀。当阳现拥有12家养老服务机构、已建成2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143个农村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目前,当阳正积极探索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面对众多养老服务供给单位,政府的引导和监管至关重要。当阳通过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一站式”管理,加强对养老服务供给单位的监督,净化养老市场,同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玉泉街道农村福利院的医养结合模式为该市养老服务提供了示范。
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当阳从护理人员培训和智能化服务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护理水平和服务态度,确保老年人得到优质照料;另一方面,鼓励各养老服务单位运用智能设备,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进行健康监测,实现自动化护理和服务,提供远程医疗、远程监控等服务,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照护压力。此外,充分调动社区医疗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的力量,多方协作,共同提升养老服务体验。
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当阳还注重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积极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氛围。在坝陵街道坝陵桥社区暑托班上,老年学校的严纪生为孩子们教授书法课,发挥自身特长反哺社会。在养老机构中,还有许多像严爷爷这样有一技之长的老人,为他们搭建展示平台,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更有价值感。
目前,当阳正全力推进家门口、智慧化、有温度养老服务建设。未来,随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当阳养老服务将更优质高效,切实满足老年人需求,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三峡商报记者 尤蔓 通讯员 曾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