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4版:共建三峡新通道 打造聚才新高地

聚三峡英才 创黄金时代

——宜昌市第四届“330”三峡人才日专家人才代表发言摘登

以新通道建设助力宜昌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刘亮

长江航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长江航运是引领发展的“大动脉”、优势明显的“大通道”、综合立体的“大骨架”、水路运输的“大市场”、关联民生的“大纽带”,长江水系通航里程约6.5万公里,长江干线拥有亿吨大港17个,长江航运承担了沿江80%以上重要物资的运输。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分界处,是长江黄金水道贯穿东中西部的咽喉要冲。2024年,宜昌港货物吞吐量近1.5亿吨,成为湖北省第一大港。

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以来,发挥着巨大的综合效益。一是防洪作用,三峡工程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安全环境。二是航运作用,极大地改变了通航环境、改善了航道条件、降低了物流成本。三是发电作用,至2024年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超1.7万亿千瓦时。四是水资源利用,三峡水库累计为长江中下游补水总量超3600亿立方米。五是生态与环境保护作用。

当前,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是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提升长江航运服务效率和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完善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需要;是降低船闸运行风险,保障长江航运安全稳定的需要;是发挥长江航运绿色优势,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需要。

新通道建设将带来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

一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将有力促进工程建筑、矿产开采、机电制造、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等行业发展。二是综合布局特色旅游,整合旅游资源,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两坝一峡”内河旅游精品线路等。三是提升物流枢纽能级,推动合理布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好“两路两港两铁一管”,以满足施工期重点物资翻坝转运的需要。四是转型升级临港产业,将吸引高端装备、绿色能源、数字物流等新兴产业布局,汇集航运投资、金融、保险、仓储、人才等综合服务供给。五是打造高端船舶集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提升船舶制造业水平,打造多产业集群的游轮、游艇全产业链,满足各类群体消费需求。六是全面拓展开放格局,推动发展港口经济等。

让我们把握三峡新通道建设的机遇,选择宜昌,扎根宜昌,共同书写“黄金水道育黄金人才,黄金人才创黄金时代”的崭新篇章。

三峡商报记者  孙晓陵  整理

扎根宜昌沃土  逐梦科技征程

国家卓越工程师、首届宜昌市十大杰出人才、湖北三峡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李少平

宜昌是我的家乡,在这里,我不仅实现了个人职业理想,更见证了宜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全方位支持,亲身感受到人才政策为个人发展和科技创新注入的强大动力。

2000年毕业后,我回到宜昌,入职兴发集团。20多年来,我带领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开发电子级磷酸、硫酸等系列产品,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卓越工程师等荣誉。

感怀过去,我深刻体会到:先进技术买不来,自主创新才有出路。2008年,兴发集团进军电子化学品行业。当时国内电子化学品全部依赖进口,在装置建成后,我们发现买来的技术无法满足终端芯片生产的要求。痛定思痛,我们依靠自主创新,将目标锁定在行业最前沿的技术指标,通过多年连续攻关,最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创新必须久久为功,把事情做到极致。在参与国家芯片产业战略研发课题时,团队成员始终保持专注和执着,经过多年努力,成功攻克多项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团队长期以来的坚持和对技术的极致追求。

市场是检验科技创新的试金石。作为研发负责人,我带头走出实验室,带着产品跑市场、谈客户。通过不断尝试,2015年,我们成功打开国内市场,形成了“研产销”闭环,推动电子化学品板块逐步扭亏为盈。

感悟成长,我深刻感受到,个人发展必须融入国家民族命运。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最关键的是得益于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关心关怀,对破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执着坚持。

个人成长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宜昌始终坚持人才第一战略,致力于打造区域性人才发展高地,出台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这些政策和举措,为我们个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个人事业与企业发展密不可分。2009年,集团投入一整年利润上马电子级磷酸项目。在集团鼎力支持和团队共同努力下,我们攻克难关,实现从0到1的突破,实现湿电子化学品国产替代。

站在新的起点,兴发集团将持续强化人才引领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强企、人才兴企战略,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精细化工企业”,为宜昌在支点建设中奋勇争先贡献企业力量。

三峡商报记者  孙晓陵  整理

奔赴智造的星辰大海

第二届宜昌市十大杰出人才、宜昌青葵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南江

当公司的AI化学机器人落地中国科学院,24小时不间断做着复杂的乌尔曼-马实验时,我的第三次创业,终于找到了“靠山”!来电的宜昌,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有异地游子的难舍乡情、有近悦远来的发展生态、有才聚宜昌的双向奔赴,共同赋予我创业路上的星辰大海。

2002年,我北上求学。20年间,从北航的实验室,到航天器研发,再到巴黎高科的精密材料分析工作,再到海淀中关村的持续创业,萦绕我心头的,始终是一个问题:如何用机器人来改变世界?

这个问题在2022年终于有了答案,那年冬天,我和合伙人一致决定落地宜昌。

青葵智造的主营业务之一是AI化学机器人。工作中,我和团队始终践行一个信念:真正改变产业的机器人,既要理解前沿科技,也要感知产业温度。

在实验室自动化领域,我们为中国科学院有机所打造了亚洲首台24小时“无间断全流程有机合成机器人”。机器人的每次移动,都在替代博士们完成大量高重复性实验;算法的每次优化,都在缩短新材料和新药品的研发周期。

新加坡国家材料研究院院长带队,专程来宜昌考察青葵的AI化学机器人。值得自豪的是,这些AI机器人的设计和生产,都来自我的家乡宜昌。每当我在工厂调试这些高精度产品时,都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正在重塑宜昌经济的DNA,引领各行各业深刻变革。

落地宜昌后,市、区先后为青葵量身定制了“三个快速”服务:快速评定全市B类人才、快速完成注册备案、快速对接产业资源。在公司的另一个主营方向,即机器人产教融合方面,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负责人在详细了解公司业务后,更是带着政策“工具箱”,积极协助申请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湖北省一类竞赛资质和数字经济技能鉴定中心。

如今,我们的AI化学机器人已落地宜昌科教新城,正陆续进入各类企业的生产车间,将为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宜昌的发展机遇也让我们的技术从“实验室”走进“试验田”,通过与本地院校以及本地企业合作,有效实现理论研究与场景应用无缝对接。公司从2023年不足2000万元到今年冲击2亿元,这不仅是商业数据的单纯增长,更是宜昌智造基因的华丽蝶变。

三峡商报记者  杨雪  整理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70004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5-03-31 ——宜昌市第四届“330”三峡人才日专家人才代表发言摘登 2 2 三峡商报 c310821.html 1 聚三峡英才 创黄金时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