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共享农场种地忙 城市农夫有点“田” 2024年06月28日 来源:三峡商报

城市农夫享受丰收乐趣

共享农场认领牌

农夫,山泉,有点“田”。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以种菜为乐的“城市农夫”。闲暇时间,有一方属于自己的菜园子,吃上亲手种的绿色蔬菜,这种亦城亦乡的生活成为他们的梦想。

近日,在点军,一种新型“都市农场”正在兴起,让宜昌人的“农夫梦”变成现实。这一模式运行得如何,地里种下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本报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城市农夫爱上租地种菜

踏上“江南有点田”的这片土地,很容易忘掉这里离城区不过20分钟的车程。绿油油的菜地被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田前插着的小牌子表明“此田有主”。

“再过几天,又可以收点菜回去吃了。”下午5点,来自点军的刘先生来到“江南有点田”项目现场,一边浇地一边开心地和朋友聊着天。在这里,他有近100平方米的菜园,种着的各种蔬菜长势正好。

对于第一次尝试种菜的刘先生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浇水多少,施肥多少,各种因素可能都会影响蔬菜生长的进程。为此,他将学农业的朋友请来指导。“作为回馈,我种的菜已经分享给他一半了。”就在他们爽朗的笑声中,田地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些有了自己田地的“城市农夫”们,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这里。

“原来自己种的西红柿那么好吃,就是小时候记忆中的味道。”“种了秋葵,才知道秋葵的花开得那么漂亮。”“看到自己种的菜一天天长大,真的很神奇,品尝自己种的菜,更是一种享受。”几乎隔几天,市民谢女士就会在朋友圈分享自己菜园的收获,屏幕那边的惊奇和赞誉让她感觉很满足。

“江南有点田”项目位于点军区夷桥路,规划建设面积108亩,目前一期70亩已建设完成。放眼望去,大片共享农田种满了各种蔬菜,常见的豆角、辣椒、番茄等一应俱全,更有药食同源的金银花、节节根、秋葵、薄荷。

“5月17日正式开放以来,目前已经有40多块地被认领,仅上周六,一天就被认领了4块。”宜昌金辉集团下属农投公司董事长周剑介绍,项目所在地原是国有储备土地,自2016年起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此次通过临时用地的方式,对这块荒地进行盘活,实现“以用代管”。而在认领政策上,通过田地的大小分别设置了1999元/年、2999元/年、3999元/年的价格。

闲置土地焕发新活力

对于种菜的热爱,似乎一直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的基因当中。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愿意在这“一点田”上耕耘,以生活在别处的姿态完成城乡两种生活状态的切换。

“我希望能在这里让小朋友了解大自然,见证植物的生长过程。”就在田地认领第一天,一位小朋友看到地里的西红杮后问妈妈:西红杮不是长在树上的吗?这让“江南有点田”项目负责人李志强印象深刻。“江南有点田”的建成,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复得返自然”的生活异常珍贵,但李志强更想把这份快乐传递给那些“五谷不分”的孩子们。

在中国,这样的共享农场很多,但也同时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很多人开始时很有兴趣,但几周后或因为忙或因为种地辛苦,就打了退堂鼓。如何让租户持续来农场耕种,不让田地再次荒废,“江南有点田”的管理者们想尽了办法。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休闲区、生态种植体验区、露营区、餐饮服务区。”李志强介绍,在这里,不但能种菜,还能做饭、钓鱼,甚至山谷KTV。6月底,新增设的无动力游乐设备也将进场,孩子可以在这里蹦床、挖沙、荡秋千。

而“城市农夫”们从种菜中获得的,远不止物质的丰盛。为了保证农产品的有机健康和参与者的安全,“江南有点田”要求使用有机肥料,还邀请农技专家定期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会员除了自己种植、采摘外,项目管理处还配备了托管服务,将果蔬直接送到家。“项目还将引进点军优质农产品,通过预订的形式,在这里形成一站式购买,立足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李志强说。

“江南有点田”项目的建设,也因此成为闲置土地盘活“包袱”变“财富”的试点示范。点军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梁俊尧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点军城郊优势明显,下一步,将打破传统农业思维,在承担城区“菜篮子”“果盘子”职能基础上,继续利用闲置土地发展都市农业、体验农业、智慧农业,将点军全力打造成宜昌城郊休闲后花园,让更多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菜园+”让生活更美好

这样的共享菜地,在宜昌已经不是第一次“尝鲜”。

2022年12月,宜都市红花套镇红花套村将村内一块6亩的闲置用地,打造成“共享菜园”。

2023年7月,点军区点军街道五龙社区将15亩闲置土地资源,建设成块状“共享农田”供市民认领。

2023年12月,“共享菜园”在枝江市顾家店镇顾家店社区137户居民的共谋共建下应运而生。

为满足城里人的“农夫梦”,越来越多的闲置资产被“唤醒”,实现发展共建、成果共享,为都市社区增添了发展活力。而种菜也从人们的生存需求,变成了一种精神情结,越来越多的“城市农夫”在“无土时代”再次与土地重新连接。

2022年起,教育部将种菜等农业生产劳动纳入劳动教育课程,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城市家庭将“城市种菜”变成劳动实践、以劳育德的有效途径。

这种在城市一角的躬身耕作,即便收成不尽如人意,其提供的精神价值也远大于现实价值。而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做一个“城市农夫”,恢复了一种更加自然的人际关系。人们通过分享种子、工具、种植方法、种植成果等,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共享农田的另一头,连上了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人的全面发展的大课题、大愿景。”宜昌市委党校副校长龙会忠建议,在基层社区努力探索的同时,更需要各方优化从社区到城市的绿色空间布局,畅通田园耕种的渠道,让体验自然、接触自然、享受自然的生活方式从偶然走向常态,从个别走向大众。

共享农田,为城市家庭带来亲近大自然的更多可能性,能否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吸引更多人的参与和持续关注,仍需经历时间的检验。

三峡商报记者刘慧艳 通讯员熊向华 周少伟

本版图片由三峡商报通讯员游泳 摄

打开我的宜昌客户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