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宋钰杰 通讯员 鄢靖
离家不离乡,让老人有所依、有所养、有所乐。连日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各养老机构开展了欢庆重阳节系列活动。在幸福老年公寓大厅里,80余名老年人系着“夕阳红”围脖,欢聚一堂共度重阳佳节。
“在这里养老,全天候有人照顾,还结交了许多朋友,一点也不孤单。”老人朱亚佩今年即将年满97岁,老伴走得早,3个女儿也因工作和家庭原因无暇全职照顾老母亲。两年前,老人来到幸福老年公寓入住,如今除了打饭、洗衣等需护理人员帮助之外,生活尚能自理,还能饭后散步,幸福感满满。
风景怡人的花园,宽敞明亮的餐厅,酒店公寓式的宿舍,活动室、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医养融合室等综合服务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每天还有定时医疗监测,住得放心。”84岁的袁爷爷为采花乡退休教师,1年前与78岁的老伴儿一起入住,儿女工作之余还能前来探望。
“像这对夫妻一样来此养老的,院里还有3对。”幸福老年公寓负责人尹章洲介绍,院内现接纳老人85名,平均年龄达81岁,90岁以上的老人有7人,留守、独居老人占比达85%,皆因家中无人全天照看,选择到此安享晚年,目前全院83个房间全部满房,且排队入院的名额供不应求。
五峰地处鄂西南山区,全县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27.57%。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政局副局长杨军介绍,近年来,五峰立足山区实际,聚焦人口老龄化问题,深化公办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由县民政局主导成立国有平台公司统一运营管理,构建“1+3+N”养老服务体系,着力破解山区养老难题。按照县、乡、村三个层级规划布局,该县目前建成了1所县域福利院(幸福老年公寓),实现社会养老向县城集中;建设渔洋关镇、五峰镇、采花乡3个区域性中心福利院,实现农村特困人员向低海拔区域集中;在村级拓展N个农村幸福院,以“离家不离乡”的村(社区)养老模式,实现农村互助养老向中心村集中。
近年来,采花区域性中心福利院探索出了一条由县级财政兜底保障,再由发展院办特色产业实现改善供养条件的道路。院长吴林玉在该院工作已近20个年头,她介绍,由于院址地处偏远山区,外出采购新鲜食材颇费周折,于是自2018年起,带领员工在院周围种植蔬菜并新建养殖厂,每年可采摘20亩高山蔬菜并出栏肉猪40余头,不仅满足了院内100号人的生活所需,还能实现一部分营收,“现在院内的居住环境逐年变好,老人们逢年过节发放的物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了。”吴林玉充满信心地说道。
在五峰“1+3+N”养老服务体系运行之下,有力破解了过去公办养老机构设施配套落后、照护人员短缺、运营管理滞后等难题,为国家分忧、为社会担负、为家庭解难,赢得了老人赞誉、社会好评,也为山区养老服务发展方向开辟出了一条可复制推广的路子。截至目前,五峰该养老服务体系已有床位422张,在院老人356人,其中特困供养对象达254人,各养老机构入住率均超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