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正式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以来,宜昌市不动产登记部门虽然经历3次机构改革,但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在岗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不断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限、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不动产登记“就近办”“一次办”“网上办”和“宜荆荆都市圈”不动产登记一体化“跨域通办”,便民利民服务设施设备、能力水平、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升级,市场主体和百姓对不动产交易和登记改革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实实在在地跑出了惠企便民的“宜昌速度”。
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先后被市委直属机关工委评定为先进一级党支部,荣获2021年度“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e登记·星服务”品牌荣获“第四届市直机关三星级服务品牌”称号、“四亮”工作法(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工作亮标准、担当亮作为)获市直机关第三届优秀支部工作法命名推介。
锚定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不动产登记数字化“新高地”
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在不动产登记领域的深入应用,原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协商有关部门,加强部门信息共享集成,建设网上办证大厅,积极探索、创新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逐步实现不动产登记数字化电子化和掌上办理,让市场主体和百姓办理不动产登记就“像网购一样方便”。
实现“全程登记无纸化”和“智简审批”。以宜昌市不动产交易登记市县一体化平台为依托,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电子签名签章、人脸识别等技术,将申请书、买卖合同等材料由系统依申请自动生成,实现商品房合同网签备案、预告登记、商品房预抵押转首次抵押登记等五项业务“智能审核、秒批秒办”,服务对象缴税资料免提交,只需动动手扫扫脸即可登记,为购房者提供“一次申请、一张表格、一套流程、一网通办”,真正实现服务对象可亲身体验的“无纸化零材料”特色服务。2023年6月至今,累计办结不动产登记25865件。
实现“可视化查询”“以图查房”。8月31日,“宜昌市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查询系统”在湖北省政务服务网不动产“e登记”服务大厅正式上线,向社会公众提供宜昌市范围内不动产登记信息在线可视化检索和查询服务。市民可在实名认证登录后,通过检索房屋坐落等关键字段,在电子地图上查索不动产的供地信息、自然状况、地籍图、所属学区等信息;在房屋买卖、入学就医、抵押贷款、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意向等方面,提供“多渠道、不见面、可视化、全天候”不动产信息查询,着力为市场主体和百姓打造一个权属明晰、周边了然的不动产适时场景。
实现“证书电子化”“电子证照共享”。从2021年10月8日起,宜昌城区全面推广使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标志着宜昌城区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和应用进入新阶段,实现教育、医疗、住建、民政、工商、供电、供气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应用场景同步。相关业务部门对与不动产关联的信息,可直接通过大数据管理部门电子证照库相互调取所需证照信息,无需办事群众再出示相关证照,打破了相关部门间涉不动产“信息孤岛”。截至目前,已累计颁发不动产登记电子证书532215本、证明127898份。
变“来回跑”为“在线办”,不动产司法协助执行“云查控”。为配合破解司法“执行难”,经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大数据局多轮论证测试,于2020年在全省率先探索打造“不动产点对点司法查控”平台,宜昌法院不动产司法查控正式告别专人“面对面”现场办理模式,执行干警足不出户即可实时精准掌握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信息,实现不动产司法查控“一体化”“一站式”即时办结。截至目前,已通过该平台办结不动产司法查封(解封)协助执行业务6403件。这项业务模式已列入“湖北省制度成果创新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实现“抵押登记不见面”。商请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宜昌监管分局印发《关于协同推进城区“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一站式”服务的通知》(宜公资交〔2020〕17号),利用不动产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全市范围内23家银行103个便民网点在线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购房人只需在贷款银行窗口即可办理贷款事项,实现“零次跑”“一网办”“1小时办结”。今年已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13675件,网办率87.4%,市场主体和抵押人依法获得金融贷款约284亿元。
锚定改革创新目标
构建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便利化“新内涵”
便民利民是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的初心,中心始终将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持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
开通运行“跨域通办”。为探索推行不动产交易和登记异地受理、“跨域通办”“多地联办”,全市于2022年10月正式启动谋划“宜荆荆都市圈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协同办理平台”建设工作,以宜昌市不动产交易登记市县一体化平台为依托,在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恩施州四地建立委托授权、互信互认、业务协作机制,于2023年6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并增设线下“跨域通办”窗口,开通商品房转移、抵押等14类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业务,支持就近取证和快递取证,属“宜荆荆都市圈”的市场主体和百姓均可享受不动产交易和登记的“同城待遇”。截至目前,市本级已累计办理不动产跨域登记1070件。
探索推行“带押过户”。为有效降低存量房交易成本,缓解交易风险,激发我市房地产市场整体活力,联合有关金融机构整合优化不动产登记和金融业务系统,一次性为卖房人、购房人和银行完成存量房转移登记、新抵押权首次登记与旧抵押权注销登记“三合一”业务办理,实现借新贷还旧贷无缝衔接,窗口、市民、企业、银行互利共赢。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理存量房“带押过户”106笔、被注销原债权额5768.8万元、新增“带押过户”债权额6134万元。
实现“交地(房)即交证”。助力维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权益,在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探索推行“交地(房)即交证”工作流程,在前期主动介入、在相应阶段集齐不动产登记必备资料,改变以往“向土地使用权人交地→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竣工验收→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串联模式,在完成土地使用权交付、房屋交付入住手续的同时,同步为权利人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创新推出新建商品房“交地(房)即交证”,市场主体办证时限压缩70%以上、百姓办证“一小时办结”。此项创新成果于2021年被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并在全省推广。
存量房买卖“一次办”。优化存量房交易登记办事流程,设立不动产交易登记综合窗口,分别与税务系统、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实现业务网络联通、业务协同,不动产交易涉税、涉水电气部门同步可共享存量房买卖信息、同步办理过户手续,真正实现存量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转移登记、水电气过户一键申请同步过户,达成存量房买卖“一个窗口、一个环节、一个小时”办结改革实效,真正展现“进一门、一次办”场景。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结存量房转移登记与水电气联动过户12413件。
锚定一流服务品牌
彰显登记优质“新品牌”
2023年7月1日,全省不动产交易和登记窗口统一启用党建+不动产登记——“鄂惠登”党建服务品牌。为进一步树牢为民服务理念,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依据党建品牌创建的新思想新要求,聚焦市场主体和百姓“急难愁盼”,围绕“贴心服务”,以高标准大力度优举措,助推全市不动产交易和优质高效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用心用情破解“办证难”。通过设立党员先锋队和示范岗,推行绿色通道、延时、上门等便民服务举措,开创了“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涉企登记“跟踪办”。设置涉企不动产服务专窗,遴选业务骨干为“首席服务员”,在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与市场主体适时对接、跟踪服务,不动产交易和登记要件齐备即时颁证,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体验感和便利度,持续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已累计为3000余家市场主体跟踪办结9000余笔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业务。
证明难题“容易办”。创设“信易登”服务模式,线下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行不动产登记“容缺受理”告知、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费减免告知、不动产登记证明事项告知承诺等机制,推行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信用承诺制,多举措并行推进“信易+”与不动产交易登记融合,有效破解“证明来证明去”的“证明”难题和烦恼,助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自推行“信易登”服务模式以来,累计办结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业务15000余件,减免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费3740笔100.44万元。
问题楼盘“协同办”。为有效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楼盘“办证难”,全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岗位干部职工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寻求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先后商请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城管局联合出台《关于化解普通商品住房和村民安置房办证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宜市住建函〔2022〕1号)、商请市税务局联合出台《关于不动产登记涉税事项实施“票税分离”的公告》《关于不动产交易涉税事项实施“证缴分离”的公告》,分门别类采取“证办分离、证缴分离”“容缺验收”等方式,实现历史遗留问题楼盘交易缴税登记“零时差、无缝隙、一体化”“一小时办结”。2023年5月30日,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先后在伍家乡南湾村和灵宝村,以“党员下基层,服务进乡镇”党建活动新方式送证上门,现场为两村村民送去村民宅基地“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截至目前,已累计化解问题楼盘项目26个,办结19000余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
非公证继承“减负办”。探索出台《宜昌市城区非公证继承、受遗赠不动产登记工作程序(试行)》《一般继承问题的范围及业务办理流程》,建立联席会审工作机制,实施非公证继承告知承诺制,继承人(受遗赠人)可在公证继承、非公证继承、司法文书判决继承三种继承模式中自主选择继承方式;不再将继承(受遗赠)公证作为不动产交易和登记的前置要件,实质性减少继承人(受遗赠人)在公证窗口和交易登记窗口频繁往返的人力成本、减轻因公证缴费的经济负担,有效化解了以往不动产继承登记时因继承人(受遗赠人)专业知识和遗产管理能力缺乏、历史资料遗失或取证困难等原因,导致不动产继承登记难以办理乃至无法办理的困扰。截至目前,共办理非公证继承业务60余件,为继承人(受遗赠人)节省公证费约20余万元。
打造地域品牌
“县县有特色,月月有亮点”
自2016年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落地宜昌以来,不动产登记部门按照《宜昌市“互联网+不动产交易登记”市县一体化系统部署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将市县两级原有分开的交易系统和登记系统进行集成再造,统筹整合到宜昌市“互联网+不动产交易登记”市县一体化平台,合力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管理,确保不动产权利人信息安全和登记数据质量,房地一体化登记服务全市域共享。各县市区基于该平台逐步扩大“跨域通办”市县两级覆盖范围及业务种类、不动产“智办”场景不断丰富,全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工作多点开花、硕果丰硕,如:枝江市抢抓试点契机全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发放,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先后予以肯定;当阳市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查询试点经验在全市统一复制推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不动产登记延伸到村,让村民足不出村在村内就能登记拿“房本”;宜都市实行测绘数据与登记信息对接融合,并行推进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和不动产登记一体办理;夷陵区通过与金融机构对接协作,将不动产转移、抵押、抵押注销三个登记业务进行合并,把原来三次往返改为一次申请、一次办结。
各县市区不动产交易和登记的创新做法、亮点成效,先后在《自然资源报》、《湖北日报》、中国新闻网、腾讯网、省自然资源厅门户网站、《三峡日报》等主流媒体推介宣传,涉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业务(先进事迹)报道共计46篇(次),社会各界对全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工作好评不断。
三峡日报通讯员 熊晓熹 黄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