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刘晶晶 时刚
3月25日,宜昌市政协党的建设工作暨县市区政协主席座谈会召开。会议号召,全市政协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奋力谱写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蓬勃发展新篇章,在助力我市建设”典范城“、打造”世界级”进程中,彰显政协担当、贡献政协力量。
把牢“方向盘” 凝心铸魂强担当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人民政协是党领导的政治组织,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政协工作的生命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要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会上,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王均成带领与会人员重温了这些重要论述,聚焦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进行梳理强调,推进提升政协党的建设质量水平,引领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拍。近年来,市政协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始终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高政治原则、最严政治纪律和根本政治规矩,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履职,为构建具有政协特色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探索“宜昌实践”。
——建立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探索破解“两个薄弱”问题的“宜昌答卷”。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构建起党内党外联动学、结合履职融通学、集中培训一体学的大学习格局,力争七届市政协新任委员学习培训全覆盖。
——坚持系统思维、一体推进各层级各场景党组织建设,在全省政协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以“加强组织建设,提升‘两个全覆盖’质效”为主题作交流发言。
——着力健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制度体系,推动履职实践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显著提高。
——加强委员履职服务管理,扎实推进模范机关建设,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两支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政协秘书长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
党旗引领风帆劲,不忘初心再前行。会议强调,加强政协党的建设,关系到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到人民政协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全市政协要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题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建强政治、带队伍、促履职、增团结”为目标,以增强党建工作的引领性、辨识度为导向,以支部建在专委会、委员聚在党旗下、引领融入履职里、影响深入界别中为重点,以党建品牌建设、融合赋能行动为抓手,不断提高宜昌政协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深耕“责任田” 履职尽责建新功
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政协事业发展全过程,推动党建与履职相融互促?市政协把“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和“市之重点”贯通起来,找准履行职能的方向、主题、角度、落点,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到全部工作之中,确保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智慧力量就凝聚到哪里。
将时钟的指针拨回到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到宜昌,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定向领航。宜昌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市各级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共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共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协商建言、献策出力,共奏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2022年,湖北省委赋予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新使命,围绕宜昌市委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决定,市政协提出“明大局、提能力、重实干,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就助力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开展讨论,围绕政协做什么、怎么做进行安排部署,并同步发布《关于开展“政协委员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言献策活动”的倡议书》,在全市各级政协委员中开展“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言献策”活动。
2023年,省委、市委提出“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新目标,市政协为此提出“领悟新精神、落实新要求、干出新样子,建功创典范”的主题。“关于始终抓牢‘宜’地制宜,坚持依法保护长江母亲河的建议”“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宜昌段)建设”……一件件倾注心血的提案,一条条落地有声的建言,为宜昌城市绿色转型发展叠加出“几何效应”。
聚焦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自觉将履职活动置于党委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确保政协工作与党委同心、同向、同行,在市政协的履职进程中已是常态。
会上,围绕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明确的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三稳三进”的总体要求和五项重点任务,市政协经过讨论提出了“强责任、重落实、开新篇,助力建设‘典范城’、打造‘世界级’”的主题。
会议要求,全市政协要牢记政治责任,聚焦主题主线,着力于主责主业,深入协商集中议政,强化监督助推落实,推动政协工作更好紧贴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要着眼于优势特点,重调研、勤调研、善调研,多开展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用高水平建言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激发“活力源” 同心筑梦开新篇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市政协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履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协商惠民,积极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画好最大同心圆,助力党委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
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宜昌市政协聚焦民生关切,以群众身边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与服务中心大局相结合,坚持党建引领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采取“以县域为单元、两级政协联动、三级委员参与”的工作方式,推动2714名省、市、县政协委员全员下沉,与群众“面对面”,与民意“零距离”。仅2023年就累计开展一线协商活动1262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00多个,其创新实践经验被《人民日报》专题报道。
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行动是最有力的示范。市政协落实“四下基层”要求,大兴调查研究,开展灵活多样、务实高效的调研活动,形成成果102份,32篇被省政协采用。发挥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优势,引导委员参与“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统筹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千名干部进千企”等实践活动,2023年,市政协领导班子下基层485次,推动解决问题149个。
今年根据市委批转的《市政协党组2024年工作要点》,市政协共安排重要协商活动23个。其中,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议题2个、专题协商会议题5个、民主监督议题3个、视察活动议题2个、“委员e家”议题4个、重点调研课题7个。
会议要求,各级政协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重点抓落实、统筹兼顾抓落实、善用精准思维抓落实、总结经验抓落实。要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和“双服务”主题活动。要将一线协商与调研视察、协商议政、民主监督、提案工作、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工作有机结合,加强纵向联动与横向协同。要以共性指导议题为牵引,精选细化协商子题,发挥委员优势作用,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推动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延伸。要开展创新案例评选,努力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达到抓“一点带一片”的效果。
画好最大同心圆,共谱壮美新华章。与会人员表示,将认真落实好本次座谈会部署和要求,把加强政协党建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折不扣落实到政协事业发展和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贡献政协力量。
星链组网 委员争先
当阳市政协
2024年,当阳市政协将以星链计划为载体,整合委员组织链条、直通链条、界别链条,深化“三聚工程”和“五员争先”,为当阳建设宜荆荆都市圈绿心城市,助力宜昌建设“典范城”、打造“世界级”贡献政协力量。
三维组网,常态链接。充分发挥各专委会功能型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条块联动,强化委员联系的组织链条;坚持政协主席联系政协常委、政协常委联系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强化委员联系的直通链条;建立委员联系界别链条,在群团、党派工作领域和教育、卫健、文化、农业、经信等委员相对集中的行业,构建界别联系的内部链接,加强常态化联系。
细化清单,夯实链条。推行链长制,由各界别召集人为各界别链条链长,并参与联席会议,各专委会分别对应联系3-4个界别,形成当阳市政协统一领导、专委会服务指导、联络组定期活动、链长领衔牵头、委员全体参与的工作格局。每名委员每年至少联系10名界别群众、参加两次基层协商议事、提交1件以上提案、报送1条以上社情民意、参加1次以上公益活动或至少为群众办1件实事。
搭建平台,彰显特色。开展政协委员参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战,动员政协委员在招商引资、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贡献智慧和力量。利用界别领域的行业优势,形成“一名委员一个标杆、一个典型一面旗帜”。扎实开展“协商在一线 沮漳同心行”行动,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在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彰显政协优势。
守正创新 融合赋能
宜都市政协
宜都市政协围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探索“党建+履职”新模式,有力促进党建与委员履职深度融合,为助推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宜都汇聚政协智慧和力量。
高举“一面红旗”,凝心铸魂强信念。以主题教育为主线,利用专题读书班、集中外训等方式,构建形式多样、覆盖全员的理论学习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要求,细化整治措施,让委员轻松上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未深入调研不协商、未一线视察不监督”,确保在协商议政中说问题一针见血,提建议切实可行。
深化“两个覆盖”,建好组织强功能。全面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矩阵,创新设置7个专委会功能型党组织,分界别将81名党员委员全部纳入。政协党组领导班子带头践行“四下基层”,聚焦重点课题到一线调研200多次。各专委会功能型党支部定期开展党建活动,撰写年度重点提案10篇。政协机关支部被评为宜都首批“红旗党支部”,在“五比五争”中夺得3面红旗。
紧扣“三大职能”,围绕中心强履职。举办“我为宜都献良策”等党建活动,一体推进“委员话水利”“建设科创先行区”等主题调研,形成调研成果18份,“智润两江”协商品牌持续擦亮。提请宜都市委统筹,市级领导领办重点提案29件,交办市直部门76件。深入推进“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开展“点亮乡村”等协商活动20余场。新建街道基层工作总站1个、村级联络站3个、委员工作室3个,党群联系更加紧密。建强用好商会、联谊会等平台,“同心圆”越画越大。
开展“三亮三同三争” 赋能政协履职实践
秭归县政协
秭归县政协紧扣“同心聚力、协商为民”主题,开展“三亮三同三争”党建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赋能政协履职实践。
永葆本色,坚持“三亮”当先锋。引导党员委员、干部在开展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发挥示范作用,在服务“四个重大”和县委中心工作中发挥先锋作用。制定实施《秭归县政协模范机关建设工作方案》《秭归县乡镇政协界别活动联组工作评价办法》《秭归县政协委室工作评价办法》,激励党员干部爱岗履职、担当作为。74名党员委员下沉村(社区),推动联系服务界别群众走深走实。
思想引领,坚持“三同”聚合力。思想上同心,建立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引领,支部主题党日集中学为日常的学习制度。目标上同向,严肃政治生活,开展政治体检、打扫思想灰尘,练就忠诚干净担当的委员、干部队伍,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行动上同步,坚持重大事项向县委请示报告制度,始终与县委保持步调一致。
俯首躬行,坚持“三争”创实绩。建设四级协商平台34个,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村落夜话活动18场次,向省、市政协报送社情民意50多篇,工作经验被省市推介。组织委员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秭归建设三峡生态文明窗口建言献策、双岗建功,19名政协委员先后受到国家、省、市级表彰奖励。2023年,在各类媒体刊发稿件350余篇次,7次登上《人民政协报》,县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被宜昌市政协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线协商筑同心 共同缔造解民忧
枝江市政协
一年来,枝江市政协开展“同心圆”基层协商活动46场次,带动委员开展“微协商”200多场次,协调争取资金570多万元,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0多个。《人民政协报》专题推介;枝江市政协在省政协“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提高政治站位,确保一线协商落实有力。市委将“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深改委重点改革项目,市政协全会发出倡议、召开推进会安排部署,要求每个协商小组每年至少开展2次协商活动。
加强统筹指导,确保一线协商推进有方。将51个“同心圆”协商小组调整优化为23个,选优配强协商小组组长。每个协商小组明确一名副主席和一个专委会联系指导,把关协商选题,参与协商活动。
健全制度机制,确保一线协商规范有序。出台《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试行)》,每名委员每季度联系走访5-10名界别群众,每年与界别群众开展2次以上协商座谈。搭建社情民意“码上提”平台,回应解决群众意见诉求,收集一线协商选题线索。
完善工作链条,确保一线协商务实有效。聚焦基层“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协商,邀请市直部门负责人、驻点单位、社会组织成员、利益相关方群众代表、党员干部、政协委员、专家、乡贤等2460余人聚智汇力,采取会议协商、院坝协商、田头协商等方式营造宽松协商氛围,主席会议每月通报进展,主席会议成员和协商小组坚持回访督办,确保协商事项落地见效。截至目前,2023年46个协商事项已完成41个,协商成果得到党委政府肯定、老百姓点赞。
坚持问题导向 破解“两个薄弱”
西陵区政协
加强顶层设计,全力构建政协工作的“四梁八柱”。区委书记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进行研究部署,听取相关意见,推动工作落实。区政协组建5个调研组,深入街道、社区、企业,充分听取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意见建议,以区委名义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层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解决“两个薄弱”问题打开了突破口、明确了发力点。
配强工作力量,全面夯实基层政协工作基层基础。按照“做强区级、做实街道、做活社区”的要求,配齐配强政协工作力量。区级层面:区政协9个专门(工作)委员会中,有3个不驻会专门委员会负责人由任政协委员的部门负责人兼任,履行相应职责;成立西陵区政协基层工作委员会,从“两办”、街道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政协机关工作;街道层面:由各街道分管政协工作的党工委班子成员,兼任区政协专委会副主任,并配备一名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社区层面:明确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社区政协活动召集人,社区“家话西陵”工作小分队队长具体负责下沉委员到社区、企业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
深化平台建设,有效激发基层政协工作活力。制定下发《关于推深做实“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持续擦亮“家话西陵”工作品牌的通知》,构建“2+3+2+n”协商工作体系,即街道“委员之家”每年组织开展协商活动不少于2次,社区“委员工作站”每年组织开展协商活动不少于3次,界别“委员工作室”每年组织开展协商活动不少于2次;根据委员下沉实际情况,可围绕小问题及时开展n次“微协商”。
建好政协阵地 延伸委员触角
点军区政协
近年来,点军区政协聚焦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从搭建基层协商阵地入手,不断探索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新渠道,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离我们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在“为谁建”上想清楚。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拓展政协工作空间、健全工作网络、推进工作向基层下沉,是政协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点军区政协通过建设协商民主的基层阵地,实现了全区阵地建设全覆盖,政协委员全入驻,扩大了基层群众社会治理参与度,为委员深入基层搭建了亲民近民平台,为社会各界群众反映意见建议提供了便捷窗口。
在“如何建”上想招数。多方筹措近40万元资金,打造固定阵地。整合电子信息产业园资源,设置区政协“群言堂”活动室;利用5个乡镇(街道)办公场所设置政协活动联络组;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文化长廊等共建共享设置15个活动小组;按照打造“三新”、引导“三进”、开展“三微”的功能定位,建成14个委员工作室。主席会议成员、各专委会分别联系指导各乡镇(街道)并参加协商活动,实现协商议政常态化,基层协商阵地化。
在“求实效”上想对策。对基层阵地协商形成的问题清单,交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进行督办落实。自基层阵地搭建以来,已开展32期政协“群言堂”一线协商活动,形成了10期专题调研报告,协助解决企业诉求百余件,交办问题办结率达90%以上。编发社情民意26期、“委员直通车”5期,收集意见建议86条,直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案头。
注重“双链融合” 鼓励“双岗建功”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功能型党支部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功能型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政协组织根本属性,从四个方面加强功能党建,把党的领导贯穿专委会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强化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专委会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对党员委员实行双重管理。划分党小组,党小组活动与委员活动同步安排。落实支部书记联系党外召集人、党员委员联系8名党外委员。召开会议时把理论学习列入“第一议程”,通过领学点评、交流座谈、支书讲党课,统一委员思想,绘就最大同心圆。
强化组织协调,夯实支部堡垒。专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协商课题调研方案、重要评选表彰全部通过支委会民主决策。坚持将调研视察、民主监督、学习培训等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融合,党支部全程参与、拿脉把关、纪律监督。严格审核和把关报送文稿,确保方向不错、思想不乱、行动不偏。
强化教育管理,坚决守住底线。及时传达学习纪委有关典型案例通报。利用召开全会、走访座谈机会,与很少投稿建言、很少参与调研、很少回应“冒泡”的委员交心谈心。在走访委员过程中,及时反馈负面舆情,提醒遵规守纪;遇到委员处分问责情况,帮助分析差错,督促正风肃纪。
强化队伍建设,鼓励“双岗建功”。落实“学习在先”机制,2023年开辟“学习园地”14期、组织“委员讲堂”1次、赠阅书籍80本。引导党员委员参加主题党日活动、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发动党员委员带头参加“委员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激发委员履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