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30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3版:副刊

循环之吉

□张同

听说,枝江仙女镇向巷村的“吉吉村”火了。这消息是朋友圈里传来的,也是听我家老罗说的。老罗所在的枝江市农业农村局安排有工作人员在向巷驻村。常常带回关于向巷的消息,我们也通过驻村的朋友,买过向巷村村民们的农产品。对于向巷村,我虽不太熟悉,却也并不陌生。2016年秋,曾和枝江部分作家到向巷村的牛郎山特色小镇采风,在那里度过开心快乐也收获满满的一天。2022年夏天,应朋友邀约,去向巷村采访牛郎山特色小镇的负责人、宜昌市人大代表肖贤方。对这个村庄的了解,是从养牛产业开始的。当我再次走进向巷,才知道向巷还有一个重要板块,那就是柑橘种植和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正是这两大产业的齐头并进,让向巷村的发展走在前列,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向巷村志》里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初,向巷所在地为兴凤第一农业社,1958年以境内自然村名称命名为向巷大队,原大队会驻地在周家庙。1961年恢复区级建制,缩小公社规模后,向巷大队属石岭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向巷仍属石岭公社。1984年恢复区镇建制,向巷大队改为向巷村,属老周场区桃店乡。1987年撤区设老周场乡,向巷属老周场乡。1994年撤销老周场乡设立仙女镇,向巷属仙女镇,一直到现在。在70余年的岁月里,属地不断变化,向巷的名字却一直没变。一代又一代向巷人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续写勤劳和智慧的传奇,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1人、省地县市劳模8人。进入新时代,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许多农副产品通过网络直播,销往全国各地。向巷,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呈现出勃勃生机。

癸卯年夏天,当我们一行应邀来到向巷村,才知道,这里正在建设4A级景区。负责分管文旅工作的副镇长是个年轻的美女。她在盛德刚老师的引荐下,来到我面前,轻握着我的手说:“您好,我是宋玲。曾经和罗主任是同事。”我脑子里突然忆起我家老罗说过,宋玲曾经是“棉花奶奶”李文英工作室的成员,一名非常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许是因为与“棉花奶奶”之间的这种缘分,握住宋玲的手时,感到特别亲切。我说:“有你这样能干的人来到这里工作,是这里一方百姓的福音。”她谦逊地笑笑,笑得有点羞涩,带着古典的美,又是那么淳朴可亲。她向我们介绍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吉吉村”主题公园。枝江的乡村如今确实是美起来了,也富起来了,但至今没有一个创品牌的景区。向巷力争能跨越这一步。宋玲向我们介绍,这个主题公园将围绕“一带三区”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一带,是柑橘文化休闲带;三区,是南部橘缘工业旅游区、中部吉猫乡村休闲区、北部牛郎森林康养区。这个规划和布局无疑是科学的,也是立足实际的,令人信服。放眼望去,村口一处卡通建筑“吉吉猫”憨态可掬,笑迎八方宾客。园区设有景观塔、橘子工坊、民宿区、篝火广场、观景平台、鹊桥,还设有儿童活动区、农耕体验区。村中的特色民居规整协调、彩色壁画色调明艳,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感受舒适惬意的乡村田园风光,这里已经成为备受游客关注的网红打卡地。

网红打卡点的走红,一是其创意好,契合了向巷村的历史文化,立足橘色做文章。据说“吉吉村”景观塔刚落成,就引来游客如云,来自武汉、荆州等地的自驾游客人开车进村,汽车排成长龙;其次,是媒体的力量。枝江本土网络大V、自媒体人纷纷来这里打卡,周家咀“吉吉村”走红抖音等网络平台。开园两年来,已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带动柑橘采摘、柑橘线上线下销售、牛业小镇餐饮、乡村农家乐等增收近30万元。随着游客量的不断增加,向巷村加大对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推行积分制管理,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以村支书周代年为代表的村委会一班人在枝江市率先推出“九奖九惩”积分制日常管理办法。向巷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北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国淘宝村”、湖北省卫生村、湖北省生态村。

2022年夏天,向巷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对柑橘、水稻等农业生产产生了较重影响。向巷村地形“三岗夹两冲”,近6000亩柑橘种在难灌的岗坡地,处于上游水库灌溉末端,渠道长、坡比小、涵闸多、通水难。面对持续干旱,等老天爷下雨指望不上,旱情就是命令。村委会紧急动员起来,筹资筹劳,引库水、抽堰水、搬港水、提井水,犹如当年“千里百担一亩苗”,争分夺秒抗旱保收。驻向巷村第一书记覃华向我们回忆道:“那年8月23日上午,组织村民们经过六天五夜连续奋战,从肖冯冲水库调来的‘救命水’沿一斗渠蜿蜒十几里终于到达向巷村原4、2、5小组岗上,为农民柑橘树引来了甘露。在多方努力下,向巷村农作物未出现1亩旱死绝收,柑橘未出现严重落果、淡水养殖未出现缺水干塘、无干旱影响牲畜饮水问题。”覃华在向巷驻村已经6年,他对向巷村的感情都凝聚在心里。

2022年儿子高考前夕,有点怯怯地问覃华:“爸爸,我有一个小愿望,高考结束后,你可以去学校接我吗?”覃华满口答应,说一定在校门口等候。可是那天,覃华在村里协助处理事情,实在走不开。一直忙到很晚才回家,只好对熟睡的儿子说了声:“对不起!”忍不住红了眼眶。回想驻村几年,坚持每月组织村组干部、驻村干部开展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各级关于巩固衔接工作的文件会议精神,常态性参加市、镇举办的所有集中培训,努力做到村情、民情、政策“一口清”。不做“旁观者”,主动融入村里各项工作,当好“六员”、法治建设指导员,配合村“两委”开展迁坟、文明祭扫、矛盾调解、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科技培训、共同缔造、清廉村居建设等工作。最重要的是扣好“风纪扣”,坚持群众工作纪律,维护驻村形象,坚持“三在村”“五天四夜”管理制度和请销假、驻村日志等管理制度。每当看到向巷村发生的变化,覃华心里便感到分外踏实。

话题回到养牛产业上来。肖贤方注册的湖北丰联佳沃公司从2014年正式挂牌以来,从荒芜山坡开垦起家,发展成为国家级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如今,牧旅、农旅、文旅相结合,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那天在牛郎山养牛基地,没有见到肖贤方,却见到肖贤方的合作伙伴谢茁。我以为,这个谢茁,要么是肖贤方的亲戚,要么是不同姓的兄弟。那神韵、那模样,甚至说话的语气都很像肖贤方。后来问谢茁,才知道他来自洪湖,是肖贤方的合作伙伴。我想起木心说过的一句话:“古代、中世纪、近代,每个时代都可以找到精神血统、艺术亲人。”对于共同创业的伙伴来说,这种默契非常难得。为了共同的理想,他们同频共振,步调一致,如出一辙。谢茁告诉我们,2023年4月,中国肉牛产业发展大会在枝江召开。煎牛排、涮牛肉、烧牛骨……八方宾朋在这里尽享肉鲜味美的牛肉产品,好一番热闹场景。这正是枝江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向巷村的荣誉展示区,我最看好的荣誉是“湖北省森林村庄”这块金光闪闪的招牌。能够获得这个荣誉,是要有硬性条件的。许多考核指标都具备了才能获评这样的荣誉。这一方面说明向巷村有天然森林资源,一方面说明向巷村在充分利用资源上也做得非常成功。

向巷村不是孤立存在于仙女镇,其发展离不开仙女镇和枝江市营造的大环境。我曾应邀到仙女镇小学给孩子们分享了一堂读书课。在学校,我给孩子们讲:“仙女镇是个有乡村文化底蕴的乡镇,这里有农民画家黄晓敏、有农民诗人孔祥生。”虽然黄晓敏不幸因病而英年早逝,但仙女镇的书香气息一直都在。就向巷村来说,全村无辍学学生。村里对困难学生有教育帮扶。2022年有7户脱贫户在校学生7人,其中小学生4人、高中生1人、高职高专1人、大学本科1人。其中,4名小学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享受每人每学期500元生活补助;1名高中生享受每学期1500元助学金;1名高职高专学生享受每学期1500元“雨露计划”资助;1名本科生获得仙女镇政府“诗书传承”活动奖励1500元。我们有理由相信,乡村孩子教育不缺失,村庄就蕴藏着无限的希望和可能。

离开向巷村的时候,已是傍晚。宋玲一边依依不舍地相送,一边告诉我们,仙女吉吉主题公园依托向巷村万亩橘园、牛郎山千亩林场和广阔的山水田园,以本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柑橘文化、福牛文化为背景,通过“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项目的打造,实现“旅游+”,让“旅游为产业赋能,产业为旅游增色”。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即在景区的整体发展带动下,逐步实现产业兴旺、安居乐业、健康生活、生态保护、乡风文明,打造湖北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和“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这是多么令人期待的目标。同行的海哥拿着他的相机,为我们拍下一组即将分别的友情照。在霞光里,我们仿佛都成了“吉吉村”上的画中人。微风里裹着橘香,眼眸中流露不舍。是的,很想就留在向巷,与这里的一草一木为伍,即便当一颗草丛中的露珠,心也是甜的。如果说养肉牛在向巷村是一个惠及民生的吉祥产业,那么,柑橘产业同样也是富民兴村的吉祥产业。两个产业相加,又衍生出乡村旅游这个新产业,还有电商以及多元化的创意产业。由此及彼,恰到好处地相互映衬,这就是吉祥的循环。

我们和海哥相约,等向巷村的4A级景区建成了,我们各自带相机来打卡。用镜头记录向巷村的春夏秋冬。特别是秋天,柑橘红了,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满山满坡满庭满院都是丰收的景象。这样的美丽乡村,就是金不换的乐园啊!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03-30 1 1 三峡日报 c283370.html 1 循环之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