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清洗、腌制、杀菌、包装……12月2日,在当阳庙前镇佟湖村菜花香食品有限公司,全自动生产线运作井然有序。雪白的萝卜、翠绿的大头菜等各类新鲜蔬菜制成的酱菜让人口舌生津。
院内前来拖货的卡车依次等待上货,“近段时间市场需求激增,我们的订单量也随之增加。”公司负责人杨正安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菜花香公司历时28年,从一家小小的蔬菜加工厂发展到如今集蔬菜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企业,这期间的酸甜苦辣,杨正安历历在目。
怀揣梦想异乡创业
1996年,34岁的杨正安风华正茂,在众人不理解的目光中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从老家天门到当阳白手起家,重新创业。
当时,当阳市淯溪、庙前、河溶、慈化、两河等乡镇盛产各种时令蔬菜,成百上千吨销往周边县市。每到销售旺季,源源不断的蔬菜供大于求,有的沦为猪饲料,有的堆积成了垃圾。
眼看菜农辛苦种植却白忙一场,杨正安通过调查市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号召,果断决定进军蔬菜加工行业。
1996年5月,杨正安在庙前镇原五爱村创办了菜花香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当阳市首家注册酱腌加工蔬菜食品的企业。
在摸索酱制、腌制蔬菜初期,由于制作工序繁琐、原料价格不稳等因素,导致酱腌菜成本较高,在市场上没有优势,一时打不开局面。
杨正安没有气馁,投资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从计划采购、生产、检验、库存、入市到售后服务,层层把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注册的“熊甜”“群馨”品牌系列产品慢慢做出了口碑,在市场上打开了销路,企业赚得了第一桶金。
产业延链壮大规模
随着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菜花香公司生产场地和生产能力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订单无法按时交货。2012年,杨正安征地20亩投资3000万元再建新厂,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高标准、严要求、精加工的酱腌菜走进千家万户,迎来了事业的蓬勃发展。
为形成酱菜产业化发展优势,菜花香公司从上中下游三端深化“三链融合”发展模式,壮大上游原料生产“供给链”,立足当阳传统蔬菜种植业,通过“保底包销+自主市场交易”方式持续扩大种植规模。
做实中游酱菜食品“加工链”,通过“原料基地+加工厂”模式,形成生产规模化、加工自动化、产品标准化、口味定制化。
畅通下游产品渠道“销售链”,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菜花香公司不仅积极参与粮食博览会、农贸会、展销会,而且利用现代商超、社区终端、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从一家知名度不高的小厂到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菜花香公司在酱菜产业化中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全流程覆盖的管理目标。
采取示范园引导、示范基地带动的方法,推行“五统一”操作规程。通过包种子、包销售、包培训的合作方式,确保蔬菜等原材料品质稳定和供应充足。在加工流通环节,引进先进检测设备,加强生产全过程质量检测和标准控制,引进人才,持续创新研发,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丰富产品。
龙头带动造福一方
在旭光村蔬菜种植基地,杨正安和工人们一起欢快地采收白萝卜,她告诉记者,这种白萝卜品种叫白玉春,单个最大可长到10多斤,并且清甜无渣。
菜花香公司先后建立基地3万多亩,万户以上农户受益,形成了“百村企业,万户主人”的联农带农良好局面。
佟湖村菜农余保龙说:“我们种的蔬菜卖给菜花香,收购价格优惠,还不用拖到市场。”
公司每年提供就近务工岗位102个,务工带动1200人以上。2023年,公司年产值达1.5亿元,合作社成员通过蔬菜生产和合作社收益分配两个环节,户均获利8000元。杨正安说,下一步将建设“蔬菜食品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预计可加工转化农产品3万吨,带动300余人就业。杨正安表示,要让“菜花香”的味道飘香全国,走向世界。
三峡日报记者 尤蔓 通讯员 尚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