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8版:特别报道

擘画城乡融合发展的“嘉禾蓝图”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远眺。

图为海宁市周王庙镇云龙蝶园(航拍图)。

桐乡市屠甸镇荣星村村民在足球公园享受快乐足球。

桐乡市濮院时尚古镇保留江南建筑格局和特色。

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重点聚焦未来实验室建设。

图为海宁市博儒桥村特色产业——共富大棚。

阳春四月,海宁市长安镇天明村,一条80米长紫藤花长廊里,花簇如串串珠链,层层叠叠,从廊架上垂下,仿佛一片紫色瀑布般恣意从空中倾泻;

南湖区大桥镇胥山村,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几名桨板爱好者或站立或跪坐在桨板上向前滑行,灵动的身影为传承千年文脉的美丽乡村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

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菱珑湾,白墙黛瓦、庭院水车相映成趣,百姓枕水而居,色彩斑斓的农民画点缀在村庄的墙面上,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梦中画境……

这一个个生动的场景犹如一幅幅田园水墨画,映射出的是嘉兴乡村的生机勃勃。

4月17上午,“AI赋能   智媒变革”地市媒体交流暨城乡融合看嘉兴百家党媒主题采访活动在嘉兴启动,来自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近200名代表齐聚禾城,以笔头、镜头丈量“嘉禾共富”的创新实践。

产业兴旺:催动农民富裕的核心密码

这两天,在位于嘉兴南湖区余新镇的绿康米业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陈强根电话不断。“眼下是春耕备耕农忙的时候,田间管理很重要,我们这里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几乎什么农机设备都有。”陈强根笑言。作为当地的社会化农事服务中心,绿康米业直接带动周边粮油农业种植大户263户,安排就业126人,社会化服务辐射面积达到了50000余亩。

随着绿康米业粮油全产业链的做大做强,产业兴旺也为当地带来了更多致富出路。以余新镇长秦村庙浜为核心,近年来,当地发挥农业村的稻田资源优势,结合“稻米文化”和“余新三宝”,做强“稻来米in渔里”品牌IP,南湖区全力打造了“渔里问道”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在田间地头绘就一幅栩栩如生的现代农业“新丰景”。

“千亩之间渺无涯,秋风碧水万人家。菱歌一曲凭鱼跃,湖面熔金夕照斜。”这首诗再现了“秀洲八景”之一“菱荡渔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此景正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菱珑湾。

千千生态农场种菱户王文娟种菱多年,她告诉记者,菱角虽然长成于七月,但它最好的时节是中秋。中秋,是菱角最为饱满成熟之时,甘甜,清脆,给小孩子吃菱角更寄托着大人们希望他们“聪明伶俐”的祝福。

“我们希望深挖‘土特产’优势资源,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将乡村‘土特产’变成富民强村、兴业致富的‘金字招牌’。”嘉兴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郭真表示。

以黑猪产业为例,目前,位于海盐县的农业龙头企业——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产值每年增长8%以上,在该企业的带动下,2024年,海盐黑猪全产业链产值达12.85亿元,今年产业链产值预估可达15.4亿元,2027年产业链产值将超20亿元。为了支持黑猪产业发展,嘉兴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嘉兴黑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推进嘉兴黑猪的保种、繁育和价值链深度开发,打造嘉兴黑猪全产业链。推动生产、屠宰、加工、流通、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和一体化经营,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地方猪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从而带动大量本地农民增收致富。

和美乡村:谱写诗画江南的崭新篇章

“传球,传球!往我这边传!”

“有机会,射门!”

身着比赛服的球员奔跑在球场上,互相穿插,竞相奔逐,激烈攻防。在“球迷之家”的咖啡馆里,假期回村的年轻人、周边的村民,点上一杯咖啡吹着空调,看着精彩激烈的足球比赛。在“足球驿站”的观赛平台上,数十名观众打开手机拍摄。

这是4月11日,位于桐乡市屠甸镇荣星村足球公园上演的一幕。记者从荣星村获悉,虽然天气乍暖还寒,但村里的足球公园早已人气火爆。“3月份以来每周五晚上都安排了比赛,周六周末也有自发来踢球或是临时预约赛事的团队。”荣星村党委书记姚勤锋笑着告诉记者,这两年,随着村里足球公园的建设,足球IP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张“金名片”。自改造以来,荣星村多次承接各类足球赛事,举行球赛超300场。

以“体育+”催动乡村文旅产业的生动例子,在嘉兴还能找出许多。今年3月30日,第六届“长三角水乡古镇”乒乓球邀请赛在西塘镇鸦鹊村文化礼堂圆满落幕。这场由“村”承办、“村”参与、“村”共享的赛事,不仅展现了长三角水乡古镇的体育活力,更以“村乒”为纽带,书写了全民健身与文旅融合的生动篇章。作为赛事举办地的鸦鹊村,近年来通过建设村级体育馆、组建村民乒乓球队,让“国球”运动扎根乡土。村民老张感慨:“村里第一次办这么大的比赛,我们一早就过来了,家门口的热闹比过年还喜庆!”

在嘉兴,乡村业态有“体育+”赋能,也有“文化+”的加持。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绵延110多公里的大运河为嘉兴这座城市带来了无尽繁荣和辉煌,浇灌了嘉兴的“根”与“魂”,塑造了嘉兴作为运河古城的地域风貌、文化标识和发展脉络。

从上海市中心出发,在手机导航里输入嘉兴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的坐标,车程不过60多公里,耗时不足1小时。对于许多长三角“都市客”而言,姚庄镇横港村是一个开车1小时就能实现“归园田居”的地方。

在该村村民马冬梅的自建房里,记者看到,2019年改造成了白墙黛瓦的农家乐。周末屋前空地上会架起七八口大锅,红烧羊肉、炖猪蹄、清炒菱角……飘香十里,迎各方来客。马冬梅如今已是“网红村”里的“网红老板娘”。随着村里不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包括马冬梅在内的1600余名村民,得以拥有不输于城里人的年收入和社会保障。

而今,在嘉兴,类似梧桐街道桃园村、姚庄镇横港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美丽经济的案例比比皆是。来自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乡村休闲游共接待游客4850万人次、营收5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2.1%。40个运营重点村,新增业态166个,新增投资额4.16亿元;重点村累计接待游客1890万人次,业态经营总收入23.64亿元,运营收益对村集体贡献累计达4464.3万元,占比由2023年的15.34%提高至30.63%。

幸福蝶变:呈现和谐生活的多样维度

位于嘉兴海宁市周王庙镇的博儒桥村,密布着19个大大小小的“口袋公园”。村民每步行三五分钟,便能撞见一片“新园地”。这里是如何做到移步换景的?秘诀在于“众筹”两个字。“那时候,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苗出苗,共同筹资11万元,打造了村内第一个主题精品园——陈家浜乡村垂钓园。”回忆起村里第一个众筹公园,该村党委副书记瞿小妹如是说,能够做到村民人人支持并非易事,关键是把村级事务从“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

博儒桥村走出的这一条乡村“善治”之路,还只是嘉兴在乡村基层治理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一个缩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嘉兴市相关负责人看来,每一个村(社区)是“一村一品”,解决基层治理问题达到“善治”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水清岸绿、鸟语花香……漫步在嘉兴经开区长水街道中南公园,绿化造景整洁大气,运动广场、儿童游乐区、健身活动区等社区公园的多样性功能被周边居民赞不绝口。“居民想要社区里有什么样的功能,我们会通过社区议事平台倾听大家的意见,遇到难题大家一起出主意,群策群力才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鲍红笑言。

如今,中南社区打造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当地居民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品质文化生活”。2022年,中南社区被确定为嘉兴市首个体卫融合试点社区,后又升格成为国家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社区,创新探索体卫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全市乃至全国试点提供实践样本。

这两天,同样位于嘉兴经开区的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下简称高创园)里,一个企业服务站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建设。“估计工期两个月,很快就能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创投集团运管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从嘉兴经开区获悉,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是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是嘉兴经开区高层次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随着高创园的不断发展,园区企业快速聚集、高层次人才不断引进、园区人口迅猛增长,对整个园区的治安管理、区域治理、平安建设、企业服务、人才保障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升。

“未来企业服务站建成后,会按需下沉公安、综合行政执法等办证办事人员,让园区企业、人才不出园区,就能享受到‘最多跑一次’乃至‘一次不用跑’的服务。”创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集团正在积极对接税务、工商等部门,等企业服务站运营后,根据实际情况来增设相关企业服务功能。

在嘉兴,城乡融合发展带来的幸福生活蝶变,还不止科技与人才的落地。2024年4月,嘉兴经开区“双溪春好”叙新会上,双溪湖公园及城市学习中心、都市文旅中心、城市康养中心等项目提上日程,与在建的高铁新城文化中心、时尚体育中心、嘉邻中心及山姆会员商业中心共同构成双溪湖超级未来社区“一园七中心”核心配套。全面满足市民学在双溪、游在双溪、颐养在双溪、休闲在双溪的愿景。

时隔一年,山姆会员商店已经开业,成为嘉兴市民争相前往的消费地。此外,学习中心、康养中心即将开工,双溪湖公园建设正酣,高铁新城文化中心、时尚体育中心和嘉邻中心都将在今年竣工,一个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奏响了“春日进行曲”。曾经地处市郊无人问津的地段,如今已成为“双溪湖超级未来社区”,“一园七中心”的格局定位,也让整个社区成为嘉兴市民对未来生活的最美好向往。

文化、教育、卫生,乡风文明、移风易俗,20多年来,随着嘉兴乡村的美丽蝶变,城乡差距的鸿沟方方面面都在不断缩小。乡村的全领域发展更让“城里人”羡慕起了农村。未来,嘉兴将全力规划好、建设好“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推动产业、人口、服务、基础设施等在发展轴上有机融合、全面融合、深度融合,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通道、缩小“三大差距”的重要载体。

本版图文均由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提供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5-04-22 1 1 三峡日报 c312301.html 1 擘画城乡融合发展的“嘉禾蓝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