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章
八百里清江是鄂西人民的母亲河。江的源头在恩施利川的一座山麓,汩汩流出,忽而一波三折,忽而起伏跌宕,忽而又波澜壮阔;江的下头在宜都,汇入浩浩长江滚滚东去。清江的名字很美,诗意盎然;如同长江的名字,江很长,不尽长江滚滚来,壮丽无比。清江已闪耀出三颗明珠:上有水布垭电站,中有隔河岩电站,下有高坝洲电站,照亮着“九头鸟”故乡的青山绿水。
坐落在宜都市高坝洲的青林寺村,手捧一颗明珠,风景这里独好。不仅坐拥现代科技文明中心,地理条件极佳,生态环境优美,交通非常便捷。过一座清江二桥,即可飞驰宜都之城;过一座宜昌长江大桥,便可到达宜昌城区。清江碧水还格外青睐青林寺村,在此特意亲近之,留下一个回水湾,好温馨的港湾,投入青林寺的怀抱,岸边杨柳依依,绿茵草地百亩,天然的、美丽的寻栖营地。一位湖南常德人,慧眼独具,在此安营扎寨。那一顶顶帐篷,像一朵朵白玉兰花绽放;那熊熊的篝火,燃烧起少男少女火热的心;那一盏盏冰茶,玫瑰的颜色,浅浅地品尝一口,好似一片冰心在玉壶;倘识水性,可在清江港湾荡起双桨,以拾回孩童时代的美梦……
说起青林寺,不仅地理环境特殊,而且文化历史悠久。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一位陌生的年轻人,朴实的农民模样,走进位于解放路的宜昌市文联办公室,自报姓名:丁开清,他送来一沓稿纸,说是一本谜语。我来不及翻阅,他便娓娓地对我介绍起来:洲上有一块石碑,记载唐朝时候,有位大官路过此地,觉得这里风景如画,留连不舍,便在这里修身养性,一住三年。日子久了,发现有一匹白马总在鸡叫时出现,他好奇地跟着白马穿过树林,去到一片空地。心里想,这是一块风水宝地,难于寻觅。于是,就选在此地修建一座寺庙,并自取法号“醒悟”,乐而忘忧地出家于此矣。无巧不成书。唐朝大诗人李白,几次过长江三峡。有一次来到庙里休息,与醒悟在庙里吟诗作对、下棋饮酒。醒悟请李白题个寺名。李白对曰:这里风景独好,寺名就在其中。一下子醒悟脑子开了窍。这寺庙前有一条悠悠清江,后有一片片蓊蓊树林,就叫“青林寺”吧!村名便由此而来。我听后哈哈一笑。小小山村,其名大有来头呀!久远的历史与传说,造就了这一方水土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特有的文化氛围。
到青林寺村去,可以领略中华传统文明的美丽。小丁说,在我们青林寺,广大老百姓都会说谜语,猜谜语,几乎事事可谜,稍有点墨水的人,可自编自创,蔚然成一种文化风尚,已渐渐变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经过多年努力,现已搜集采录上千则,未搜集的多达几千上万则。我越听越高兴,衷心地祝愿他早日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之后,在各级民协的帮助与扶植下,小丁一举成名。他采录的《青林寺谜语》公开出版了。经过实地考察结果,青林寺不论男女老幼,几乎人人都能说谜语、编谜语,随时随地都能相互比试,寻点“乐子”,只要兴致来了,吆喝一声,“打灯拨子撒”猜猜(村里百姓称猜谜语叫“打灯拨子撒”)。既充满了生活乐趣,又增加了感情联络,洋溢出浓浓的人文风情。俗到极致便是美。比如“孔明借东风,周瑜用火攻,鲁肃哈哈笑,曹操怒气冲。(谜底:吸烟)”赞美当地“三国古战场”上的历史人物,语言通俗鲜明,朴实无华,明白易懂;又如“黑船装白米,送到衙门里,衙门八字开,空船转回来。(谜底:嗑瓜子)”抒发老百姓对官府的强烈不满,风趣而智慧;再如“一张纸没得二两重,一个人拿不动,两个人抬张纸,眼睛笑成缝。(谜底:拿结婚证)”体现了婚姻大事的神秘,其喜悦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2003年,青林寺村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谜语村”,并光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青林寺村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浓厚的乡土气息,人人编创谜语的人文风尚,构成了“美丽中国”的一部分。从清江边青林寺村流淌出的美,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旅游的打卡地!